晚报讯 “感谢肿瘤医院的医生们救了我的命,没想到我病情这么复杂,术后还能恢复这么快,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让我能够顺利出院!”近日,在市肿瘤医院二十二病区血液淋巴瘤科,92岁高龄的骨髓瘤患者陈老太在出院前,紧紧握住主任医师沈茜的手激动地说。当天,她在家人的陪同下,还特地送上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今年92岁的陈老太饱受骨头痛和腰痛折磨两月有余,虽在多家医院就诊,却始终未明确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经过核磁检查结果显示,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伴骨髓水肿,胸12椎体也存在骨髓水肿,本来打算进行骨水泥治疗,但输注五天后,白蛋白依旧在低位徘徊,十余天的住院时光,疼痛丝毫没有退去的迹象,治疗一度陷入困境。
“老人家疼痛一直不见好,经人介绍,我们来到了市肿瘤医院就诊。”在家人的陪伴下,陈老太来到了市肿瘤医院。
接诊的保国锋副院长和王浩然副主任医师在复杂的检查数据中捕捉到一个关键线索——球蛋白高达74g/L(正常范围20—40g/L),凭借着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发现血液检查异常,怀疑血液系统疾病。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及深入检查后,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确诊后,血液淋巴瘤科沈茜主任团队迅速制定并实施靶向联合激素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陈老太原本被疼痛困扰,如今已能自行下床走动。一周之后,球蛋白降至47g/L,而且在整个住院期间,陈老太再也无须依赖止痛药,没过几天她便顺利出院。
沈茜提醒,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是发病率居第二位的血液系统肿瘤,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是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导致的一种疾病,可以表现为贫血、肾功能不全、骨骼疼痛以及高钙血症。骨髓瘤主要见于老年患者,70岁至74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大于80岁的超高龄患者占比亦不低,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5岁。
据了解,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或病理性骨折、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慌、尿泡沫增多、颜面水肿、鼻出血、反复感染等,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研究显示,超过60%的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被误诊,大多数患者首诊科室通常不是血液科,通常因为骨痛就诊至骨科、风湿科、疼痛科,因为肾功能异常就诊至肾脏内科,或因为感染就诊至呼吸内科、感染科。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去血液科进一步检查就尤为必要。
记者李波
通讯员李真 陈晓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