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健康周刊

男子肝脏上长出“大番薯”

先拆“引线”后“排雷”,肿瘤成功切除

晚报讯 近期,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成功为一名巨大肝癌患者,开展更为安全、精准的前入路肝切除术。

家住通州的李先生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肝脏存在占位性病变。家人心急如焚,立刻带他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肝右叶有肿块且伴有出血症状。由于肿瘤体积巨大,手术风险极高,当地医院在权衡利弊后,认为难以实施手术。此后,李先生和家人四处求医,最终来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臧宏主任的门诊。臧宏仔细评估病情后,迅速为李先生安排了住院治疗。入院后,臧宏组织影像科、麻醉科、介入科、放疗科、病理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会诊,经过深入讨论,最终确诊李先生为原发性肝癌(CNLC分期Ⅰb期)。肿瘤达12cm×9cm,这个长在肝脏上的巨大肿瘤宛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要了李先生的性命。

但幸运的是,李先生肿瘤尚未发生转移,且剩余肝脏功能良好。多学科专家团队在经过多次讨论和评估后,肝胆胰脾外科团队决定采用前入路肝切除术,解决这个“定时炸弹”。

手术由臧宏主刀,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的紧密配合下,手术有条不紊地开展。手术开始,臧宏带领团队精准解剖肝门结构,在血管和组织错综复杂的肝门处,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小心翼翼分离并准确阻断肿瘤所在区域的门静脉右支及肝右动脉,减少出血,为后续操作创造良好条件;接着,他拿起超声刀,以极高的专注力和精准度,沿着缺血线分层离断肝实质,保护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手术关键时刻,臧宏运用操作难度极大的Belghiti肝脏悬吊技术,熟练地将肝脏“提拉”,将原本相对隐蔽的部位瞬间清晰地暴露在视野中,为后续彻底切除肿瘤扫除了障碍。

肝脏作为人体血供最丰富的器官之一,术中出血的控制对手术成功与否影响极大。麻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姚雷在一旁密切配合,通过精准的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结合体位和通气模式的巧妙调整,严格控制中心静脉压,显著减少术中出血,为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在良好的视野下,臧宏更加从容地处理剩余组织,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准确,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手术进程。

历经4个小时奋战,这个重达1.15公斤的肿瘤终于被完整剥离。术中出血量仅为400ml。这场高难度的手术顺利落幕。

术后第一天,李先生就能正常进食;第二天便可以下床活动。这一切都得益于前入路技术对正常组织的微创处理,以及多学科团队对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肝胆胰脾外科护理团队更是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与传统肝切除术相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身体承受的痛苦更小。

通讯员益宣 记者朱颖亮

2025-03-27 先拆“引线”后“排雷”,肿瘤成功切除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3188.html 1 3 男子肝脏上长出“大番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