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波
最近一段时间,一条关于88岁“南通最美自考生”冯忆难16年自考圆梦“双本科”的新闻,频上各报纸和网站之后,朋友们纷纷转发给我。他们激动地说,看到这条新闻时,联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在他们的朋友圈里,我大概就是那个常年参加自学考试的人。
常有朋友打趣,你要考到什么时候呀?我笑嘻嘻地回答,大概六十岁吧。看到这个新闻后,我跟他们更正,我现在起码要学到九十岁。
我是在十六岁时知晓自学考试这种自我成长的方式的。那时我在南京上中专,自学考试的专业选择性不大,离我最近的是南京市秦淮区考点,只有英语专业和工民建专业二选一。上初中时,我的英语成绩很不错,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那时,我并未意识到,我的人生旅程将在漫长的时光里始终与自考如影随形。
真正参加自考后,我才发现,这种学习过程极具挑战性。学校本身的学业比较繁重,再加上自考课程,来自学习的压力在生活中重叠倍增。寂静的夜是我与教材相伴度时的光阴。整页整本的书都是字母与字母的组合,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我在读大学的英语教材,可想而知,自学的过程有多艰难。很多时候,看着眼前厚厚的一堆书,我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在考试前把它们完整地翻上一遍。好在,我并不苛求考试结果,过关也好,不过关也好,我更享受这个过程,隐隐觉得其中蕴含着向上成长的无穷力量。
英语专业的课程中有一门叫英语泛读,需要读懂许多英美文学作品。我一边读着全英文的课本,一边去图书馆借了欧美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飘》《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等都是那段时间读过的好作品。那时的我未曾想过,这为我多年后的写作生涯打下了基础。
对于读书学习的热爱,是我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情愫。端坐于台灯下,一字一句地看着英文原著,手边永远有本英汉字典。星光闪耀的夜色里,仅有我与书共处,再无其他。无数用来学习的时间流淌过我的青春,我的生命也悄然开出馨香的花来。
在整个自考之旅中,最有缘分的学校莫过于南京师范大学了。我前后报考过南师大的英语专科、英语本科、秘书学本科、心理健康管理等专业,有拿到文凭的、有考得只剩下一门的、有新报名的。当然,另外还报了其他大学的其他专业,有坚持下来的,有考过一门就放弃的。种种经历也算是我与那些不同专业的互动,内心真正喜欢的才能持久地学下去。
这世界其实很公平。付出的总能实现对等的收获。当有梦想时,为之倾注时间与才华,便能抵达更好的未来。对于梦想的定义,我始终觉得不刻意、不强求,但必须足够努力、足够愉悦,才是人生奋斗的意义。那些看过的书、考过的试都是托起梦想的基础。
我深深地感谢,那些在自学考试的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力量。就像自学考试中英语专业的学习带给我的明显现实意义是,在公司紧缺翻译人才的情况下,我能利用自己多年来学习英语的优势去翻译标书,并和外资企业互通邮件联系,完成了重要项目的招投标。自学考试中堆叠的自信,在我重要的人生阶段中从未缺席。
从年少时报考自学考试开始,我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了周围很多的亲朋好友。中专毕业时,我只剩下英语专科的最后一门功课了。我们班当时大部分同学都报考过自学考试,但到毕业时仍坚持自考的人寥寥无几。听说有个学妹很羡慕我屡屡通过自学考试,便暗暗发奋,后来她顺利考上了本科,随后还考上了研究生。这样的故事于我而言也很是一种安慰。一路走来,很多朋友都跟着我参加了自学考试。前几年,约了年少时也参加过自学考试的女友一起报考秘书学专业,那些过往的怀旧情怀又因友情而更有趣几分。我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我说:“来吧,也跟妈妈一起参加自考吧。”她非常乐意地接受了我的提议。这多好,是传承,也是某种意义上榜样的力量。我们都在自己的能力所及之处,向上向暖地影响着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
在我人生的许多时光里,都有自学考试相关的书香萦绕。与其缘分已有差不多三十年了,那是我获得无数成长力量的三十年。就这样,一步步踏实地成长,一次次华丽地转身,最终如愿成为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