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俊
艳阳,蓝天,白云。绽放的春梅与吐青的相邻树枝同框,手持线板的放筝者与驾车踏青的追春者同趣,粼粼波光中,跃动的鱼儿与河岸彳亍而行的比熊同乐,金灿灿的菜花与绿油油的麦苗隔埂相望。
妩媚春光的加持,丁所老街充满了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丁所老街坐落于李堡镇丁所村,关于丁所得名之由来说法多元,由此观照出“老街”的身份纯正、成色很足。举其要者,一说,很久以前老街上有座桥,桥边住了个丁姓人家,故有“丁家桥”之地名;二说,老街有横街、竖街,形似“丁”字,便有了“丁家所”之称谓。“所”者,源于明初官府设“西场巡检司”,并在西场以东约9里的地方(今丁所村境内)设哨所,此哨所称之为“丁家所”,这就赋予了地名浓厚的军事内涵和显要的区位信息。不论何种说法都说明那年那月的丁所老街军事地位颇为重要,人口集聚颇具规模,集市交易颇为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其银先生主编的《丁所石板街》一书,是我们与丁所老街深度神交的极好指南。
机缘巧合。几年前,丁所村丁家所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江苏省传统村落”这一新头衔,成了丁所老街保护利用最好的“背书人”。丁所老街迎来又一春。
丁所老街如何完成从深隐于地下到彰显于目前的转换?丁所人秉持修旧如旧、黛瓦粉墙的初心,绵绵用力。一期三四百米长的老街保护改造工程“定调”起步:统一规划、村民参与,杆线与管网设施改善提升同步跟进;二期工程已顺利“结题”,再现栟茶河生生不息滋养着“枕河人家”的旖旎风光。眼下,三期工程已进入攻坚收官阶段。
唤醒沉睡的记忆,显化记忆的乡愁,蓄积发展的势能,这样的保护利用可谓悟得真谛、抓到要领,令人赞叹。
走进闼子门、山板墙的五架梁高屋,可以遥想当年老街上的能工巧匠,凭借羊肉烹饪、豆制品加工等,在经济上富足起来。伫立“左公舟榆”解说牌前、古榆树边,凝望奔流不息的栟茶河水,可以遐想河面舟帆点点、街面熙熙攘攘,源源不断地将冰雪酒、“洋网”等物产通江达海,运销海内外。
忆往昔,丁所老街饱受战火,驻军与当地居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外御其侮,可歌可泣,她是一条英雄街。丁所老街走出了三位共和国高校校(院)长,底蕴深厚,她是一条人文街。她更是一条根脉街,诉说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看今朝,期待丁所老街保护利用出圈出彩。我们一起来个春天的畅想吧。放大“两名”品牌效应,将名产、名吃归归拢、整整“队形”,同打一个品牌,网上网下协同发力,逐步冲向大市场。用好“两民(名)”独特资源,将民居、名居细掂掂分分“类型”,试点户打头,以点串线,探出一条新路,让丁所老街近悦远来,成为游客团游、自驾游的新打卡地。到这里欣赏田园风光,品尝特产名吃,舒展放松身心,岂不快哉。
早春时节,踏访丁所老街寻古观今,瞻前思后,油然升腾起一个念头,久久挥之不去。应该说,丁所老街改造利用“上半篇”文章做得很漂亮,对此毋庸置疑。这一切恰如早春时节,虽万物复苏而气象一新,但还未呈现万物葱茏、繁花似锦的盎然春色。迎接盛春的到来,做好“下半篇”文章,还须精心谋篇、精耕细作,切不可蹈过度开发的覆辙、亦不能走一味炒作的歧路。如此方可叫好又叫座,行稳能致远,焕发老街“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