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访省党代表王爱枝

“这里适合静下心来搞科研”

漫步在海门临江新区玲珑湖畔,霞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晚风吹拂,夏日酷暑一消而散。

“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6年,亲眼见证了临江新区的蜕变。”8月1日,记者采访到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临江新区投资服务中心科技人才负责人王爱枝。临江新区从荒地滩涂到科技高地的蝶变之路,让她印象深刻。

6年前,王爱枝和爱人已在北京工作多年。彼时临江新区正选准生物医药作为改道转型的方向,需要一批高端医药生物企业入驻。“我爱人从事生物医药这块工作,当时我和他一起来到临江考察,小镇的文化气息及其内涵深深吸引着我们。”回忆起初来临江的场景,王爱枝仍记忆犹新,一幢幢别致的欧式建筑、崭新的网球场、篮球场,还有如明珠般的玲珑湖,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一片绿绿葱葱,宛如一座欧美风情国际小镇。

“在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只有内心的宁静致远,第一感觉这里特别适合静下心来搞科研和学习,之后我们便毅然决定举家搬迁。”王爱枝坦言,刚来临江,人才公寓仅有3户人家,而如今入住率已达90%以上,广场、湖边的璀璨灯光及迷人夜景早已成为了临江的新名片。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王爱枝目前主要负责园区科技人才服务工作,与企业打交道频繁,也亲眼见证了企业的飞速发展。“百奥赛图从最初5个人的团队发展到现在500人的规模,运行面积由最初的1万多平方米,增加到将近20万平方米,今年预计会在港股上市。澳斯康从初创到目前累计融资已达30多亿元,6月底,科创板IPO已获得受理。”王爱枝感慨,近年来园区除生物医药产业外,还围绕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及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布局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经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 “园区从10多年前杂草肆虐的荒地滩涂开始,到目前各类载体平台及其配套初具规模,从建成最初没啥人气到目前已拥有院士合作项目4个,国家A类人才27名,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2名、省双创人才41名、海门区“东洲英才”108名,留学归国人员近百名,集聚各类产业人才近5000人,真可谓十年蝶变。”

谈及蝶变原因,王爱枝认为一方面是国家高度重视自主科技创新,以减弱对进口的依赖,因此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必然成为率先突破点。另外,海门区委区政府坚持创新驱动,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也纳入了近年来提出的“3+3”重点产业、八大优势产业链等产业发展规划,都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传统化工园区蝶变转型,临江生态科技人文小城正初露锋芒,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为临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爱枝说。 本报记者 黄天玲

2022-08-04 ——访省党代表王爱枝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05820.html 1 3 “这里适合静下心来搞科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