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朱自清日记》中的 吴俊升

□白本

吴俊升(1901—2000年),如皋籍教育家,毕业于如皋师范、东南大学。他是朱自清先生的友人。1931年,吴先生完成巴黎大学的学业,回国执教于北京大学教育系。1933年,他又受到胡适先生的聘请,出任北大教育系主任。同期的朱自清先生,或游学欧洲,或任教清华大学。两人相熟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据《教育生涯一周甲》(吴俊升回忆录)及清华档案记载,1937年,吴俊升先生结束美国的考察,回到南京,听闻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即将南迁。胡适先生希望吴先生直接赶赴长沙,为合并后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工作。是年秋冬,三校文学院教授相聚南岳,成立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院务委员会。吴俊升出任委员会主席兼召集人。朱自清正是委员会书记,其他成员有冯友兰、叶公超、刘崇鋐。他们每两三日聚会一回。

朱自清、吴俊升在南岳、长沙期间,交游渐多。柳无忌《南岳日记》有述,1937年11月3日,朱自清、吴俊升、闻一多、陈梦家、叶公超、冯友兰等人,挤在一辆塞得满满的像装沙丁鱼的长途汽车上,到达南岳。由此吴俊升、朱自清成为同事、邻居。两人还曾一起陪同失足学生下山求医,笔者另有他文介绍,在此不再赘笔。

1937年12月26至29日,朱自清于日记中开始记录吴先生:“吴俊升为学校迁长沙问题先去长沙;为吴先生活动;接吴电,学校决定迁长沙;吴与叶归来,叶说陈将军昨在长沙讲话,攻击官方之腐败……”一连四日,朱自清天天写到吴先生,那是因为有关文学院搬迁长沙的事宜。吴俊升前往长沙,探讨此事。那位与吴先生一起归来的“叶先生”,当是文学院院务委员会成员叶公超先生。多年后,吴俊升在香港发现母校如皋师范创办人沙元炳先生的《志颐堂诗文集》,送去台湾,重新影印,扉页题签者正是叶公超先生。文学院迁至长沙,已成定局。1938年1月,《长沙临时大学关于行政领导机构设置等问题的布告》出炉,聘请胡适先生为文学院院长,接替吴先生。朱自清先生后来出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接替胡先生。1938年学院人事变动的同时,吴俊升去往何处呢?1938年1月10日朱自清于日记中有录: “吴俊升为高教处处长。”“高教处处长”是俗称,官方说法是“高教司司长”。1938年1月16日,《字林西报》也刊出英文消息:吴俊升出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此职任务艰巨,负责战时大学诸多工作。《战时教育行政回忆》记载,上级选中吴先生任此要职,主要考虑到他师范出身,学于东南大学,教于北京大学,对于南北大学的都有丰富经验。吴俊升任职教育部,又主管大学教育,仍与朱先生时有联系。

1939年12月26日(见《朱自清日记》),朱自清出席国民月会,中午前往厚德福出席欢迎午餐,与吴俊升会面。1941年,两人书信往来不断。2月8日、3月11日、5月30日,朱自清均写信给吴俊升。其间3月2日:“接俊升来信,催促向《高等教育季刊》投稿。”1941年3月,《高等教育季刊》创办于重庆,主办方是教育部。此刊是战时唯一的高等教育刊物,吴俊升作为高教司司长,参与组稿。朱自清先生为《高等教育季刊》撰写《论大一国文选目》等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俊升与朱自清的交游,变得公私兼顾。1942年6月13日,朱自清写下日记:“早访魏,饭于卢冀野家。与魏同至教部,访俊升、一樵……晚卢约饭,菜甚佳。座有俊升、刘钟明、建功、傅君。卢夫人甚和蔼。”这天,朱先生的心情不错。他和魏建功先生,一起去教育部拜访吴俊升。晚上,三人又都在卢冀野家用餐。魏建功、卢冀野不仅是朱自清的友人,与吴俊升的私交也很深厚。魏先生是吴俊升的同乡校友,卢冀野是吴俊升的同学。数人同于卢家用餐,足见友情颇佳。

三天后,即3月16日,《朱自清》先生再次在日记中提及吴先生:“午后俊升咨询改进大一国文办法,归纳四点意见,颇切实。又谈历代诗文选事,众意定本不易编,余表示分段意见。三时许赴北大同学会。”关于大一国文教学方法,朱自清先生写有《论大一国文选目》,正是刊于吴俊升催稿的《高等教育季刊》(1942年第2卷第3期)。此文录入《朱自清全集》,更名为《论大学国文选目》。1941年6月,教育部召开大一国文编选会。魏建功先生为编选会主席。另有五人参与编选,其中之一便是朱自清先生。从日记中不难看出,吴俊升直接参与此项工作。他的付出,得到朱自清先生的认可:颇切实。

2022-08-1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07295.html 1 3 《朱自清日记》中的 吴俊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