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火
“我爱那条河(哈德逊河),凝视它就让我涌上阵阵乡愁,随后一个念头击中了我——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乡愁,布鲁斯,你就在那儿。”格什温这么解释他的创作动力。为了这首交响诗,他于1928年3月带着创作计划来到了巴黎。当年11月,格什温终于完成了这首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总谱,12月由纽约爱乐乐团首演于卡内基音乐厅。
这部作品奠定了格什温在美国乐坛的作曲家地位。虽然他早在1919年凭借一首《斯旺尼》(Swanee)蜚声全国,但21岁的他还是一个流行音乐作曲家、钢琴手,在美国流行音乐的中心纽约叮砰巷工作了六年。虽然他在1924年3月发表交响曲《蓝色狂想曲》而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享誉世界的作曲家,但当年格什温交出的乐谱是双钢琴谱,他尚未受过专业的作曲训练,委托他创作此曲的音乐家怀特曼又邀请作曲家菲尔特·格罗菲完成此曲的配器。而在创作《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时,格什温怀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简单地说,这是一首他完全自主创作、表达本真自我、形成独特风格,并取得成功的音乐作品。终于,格什温出色地将德彪西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的爵士乐风格结合了起来,将曾被严肃的音乐评论家们嗤之以鼻的爵士乐推上大雅之堂,真正成为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格什温表达的乡愁并不缠绵悱恻,而是喧嚣都市里行色匆匆的人们不经意间流露的一份空落落的情感,不疼不痛,却痒痒地牵扯着你的神经,只是来不及细细品味,便又汇入嘈杂的人群、蓬勃的生活。“这是一部风趣幽默的作品,没什么严肃性可言。它也无意催人泪下。如果它能像一束光使喜爱交响乐的观众感到愉悦,一部快乐的作品、音乐中也表达出了一系列印象,它就是一部成功之作。”作曲家这样回应《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首次评论。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一下子映入眼帘的是车水马龙的巴黎街市,弦乐与双簧管奏出第一漫步主题(这也是贯串全曲的一条主线),富有倚音和大跳音程特点的旋律,描述了一位美国人悠闲地漫步在巴黎的大街上,快活而自由地东张西望,自然那出租车的喇叭声在他身后响个不停。这也是格什温的别出心裁,将出租车喇叭声引入了交响乐,据说是为了营造一种巴黎协和广场交通拥堵时的音响效果。长号奏出20世纪初期法国流行音乐《姐妹》的旋律,感觉像是从敞着大门的咖啡馆里飘了出来,浓郁的法国浪漫气息扑面而来。单簧管似以浓重的鼻音哼唱了活泼而诙谐的一句,引出了富于节奏而精力充沛的“第二漫步主题”,仿佛这位美国人在拥挤的人流中看到了有趣的一幕,精神愈加兴奋。连续的同音反复与大跳音程,呈现出似曾相识的杂乱而热闹景象,喇叭依旧会时不时地来扰乱一下。
英国管以温婉的独奏,抒情地描述了这位美国人在繁华都市里的温柔小憩和宁静遐想,他似已从塞纳河畔游渡至风光旖旎的左岸了,快乐游荡的第三漫步主题响起,由小号长号小提琴奏出充满活力的乐句,舞蹈性的节奏仿佛让这位美国人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
音乐安静了下来,进入了第二部分。弦乐在荡漾,木管在飞鸣,钢片琴的上行悄悄拨开了梦境,小提琴以三连音快乐地鸣叫,在双簧管的应和下,小提琴随后连音下坠,似是酥软地瘫倒在了地上。经过这么长的铺垫之后,在大号醉醺醺的脚步里,乡愁布鲁斯主题出现了,加弱音器的独奏小号深情地吹奏起来,荡起乡愁的涟漪——喧嚣的大街,孤独的身影,弦乐与之相和,故乡熟悉的风景便飘摇在汹涌的心海里。那般的乡愁不会让人痛哭流涕,却让人执着向往,反复吟唱,不能自已。“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不,主人公偏偏是醉了,一如李白的豪情:“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果然,音乐接上了一段嘈杂而欢乐的查尔斯顿舞,萨克斯管醉舞了起来,乐队热烈的全奏则将这一主题与美国人的情绪带入高潮。
乡愁布鲁斯再次出现时,已是恢弘一片,其中夹杂着由铜管演奏的第二漫步主题片段,充满了刚毅的力量——乡愁,并不是让人徒劳地哀叹别离和失去,而是集聚源自故乡的一种力量,自信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此后,乡愁的余温由呢喃的小提琴、轻灵的木管、敦厚的大号,轻柔地表达出来。
片刻安宁之后,重新迎来了第一漫步主题,乐曲进入了第三部分。出租车喇叭声再次出现,旋即推出了一个引向乡愁布鲁斯的短暂高潮,由小号与弦乐乃至整个乐队演绎得跌宕起伏。此后,第一漫步主题与乡愁布鲁斯纠缠在一起,宽广而沉郁——这宛若现代城市人生活的两面,在喧闹的街道上思乡,在飘逸的乡愁中奋斗。乐曲的尾声处,萨克斯管再次短短地奏出乡愁布鲁斯主题,随后在狂欢的乐队全奏中结束了乐曲。
1951年,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了电影《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是在格什温哥哥的牵线下完成的,米高梅买下了乐曲的拍摄权,并由编剧根据曲调想象出了一个爱情故事:在巴黎的美国画家杰瑞与巴黎女郎丽丝相爱,但丽丝已有未婚夫,且是自己的恩人;同时,美国女富翁麦洛也看上了杰瑞,让他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举办画展;最终,在大家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电影曾获第2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片中引用了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当熟悉的音乐响起,不免让人百感交集,格什温早已在14年前不幸离开了人世。
乡愁音乐演绎成了爱情影片,那仿佛预示了一个结局:乡愁总会飘散在都市的人流里,因为那是我们奋斗的身影,但游子的心中映着故乡的倒影,模糊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