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科技赋能 人才扎根 “丰”景奏响农业发展新旋律

□夏港

10月30日,在如皋市东陈镇南庄村百亩茭白种植基地内,农民正在水田里采收茭白。近年来,如皋市东陈镇南庄村大力发展茭白产业,通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10月31日《南通日报》)

又是一个丰收年!广袤田野上,稻菽遍野、五谷蕃熟、橙黄橘绿的喜人场景,对农民来说是一年辛劳的回报。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面对疫情、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广大农民不误农时抓备耕、不遗余力调结构、不辞劳苦强管理,再加上惠农政策精准“滴灌”、技术指导及时准确、为农服务高效到位,实践充分证明,用心用情、聚智聚力耕耘好现代农业的“责任田”,照样可以捧起“金饭碗”。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结出的硕果。我们欣喜看到,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我市农机装备“鸟枪换炮”,农业技术日新月异,不仅全程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而且数字化水平持续提高,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新场景随处可见:借力5G,品牌瓜果实现“二维码”全程追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农业全程作业实时位置监控、作业质量分析……依托现代科技优势和示范基地建设,“互联网+农机服务”“互联网+农技推广”“互联网+农资供应”风生水起,农业生产数字化、产销对接智能化、全程监管智慧化渐成主流,有力提升了现代农业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赢丰收持久战,关键要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理念新的“新农人”队伍——既要用知识新武装提升职业农民,也要用新招数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挖掘、储备、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扎根乡村干事创业,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弄潮儿。

丰收更要增收,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一方面要学会包装,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大力推进品牌强农工程,通过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争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懂得吆喝,通过带货直播、网络展销、电商销售等途径,进一步完善产销对接体系,在提品质、延链条、拓市场中打造新增长点。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希望的田野铺陈最美“丰”景,靠政策强力支撑,靠农民实干巧干,靠科技精准赋能……只有这样才能奏响农业发展的新旋律,托起共同富裕的新梦想。

2022-11-0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4791.html 1 3 科技赋能 人才扎根 “丰”景奏响农业发展新旋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