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紫琅茶座

时间是一面筛子

□杨谔

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是一面最好的筛子。

那个黄昏我照例出去作“美学散步”,因厌倦了常走的那几条路径,便决定另开新路。于是拐进一条路面稍宽、行人稀少的巷子,迎面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多年没见的志丹兄。

我没有志丹的微信,有几次通过别人的微信才知道他的一些情况:依旧认真地“读苏研苏”。在我认出他的同时他也认出了我。我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后笑说:“读书人永远年轻,看来此话不假。”我们先是聊了他的老师戚豫章。志丹是个“苏轼迷”,话题一转,便转到了他刚完成的《苏轼正体书法探析》一书上,并说正在策划出版。老子《道德经》说:“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按职业分,志丹兄大概属“中隐”。今时不甘处于中隐位置者甚多,安于“随月有俸钱”者亦甚多,独如志丹于“非忙”之时隐于学问与艺术者不多。

新人展、推新人大赛等等,历来是各级艺术家协会选拔新秀的重要途径,可如今呢?好好的经,硬是给念歪了。弄虚作假、找关系、临时抱佛脚成风。不少下了真功夫的、优秀的上不去,投机取巧的却一路绿灯。某市在全省一新人展中入展获奖人数夺得第一,表明该市又有一大批艺术爱好者将跨进省级艺术家协会的大门,是该市文化繁荣的有力证明,可该市在官方发布的一份报道中严肃指出:“另一方面,令人担忧的是……从现场填写的问卷调查表透露的信息可知,作者中大多学习时间不长,有的只是参加了突击培训……不少作者直接借鉴今人或培训班导师作品,沾染上了时风的习气。”该展的评委,都是行家里手,不可能看不出那些作品中存在的“蹊跷”,还有后来的现场考试,真相完全可以一目了然,可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果?

可怕的是类似这样原本好端端的举措,到后来反倒成了艺术创作和学习风气败坏助推器的现象,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就在前天中午,一个强大的公众号推出了某艺术大展的报道,并发布了参展作品。昨天中午,也就是在消息发布了24小时之后,我忍不住在留言栏里写了16字留言,不过是两条婉转善意的建议,可是未被“精选”。午睡醒来,翻看了一下所有被精选的留言,竟然只有区区三条。大展,24小时,3条留言。稍作思索,不由得想起掩耳盗铃的故事来。

小时候每到收获季节,常见母亲挑选谷物,先用筛子筛,然后迎风扬,一会儿,筛子里便只剩下籽粒饱满的了。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是一面最好的筛子。我相信,若干年以后,人们记住的,便只有像志丹这样潜心于艺术和学问的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2022-11-0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4806.html 1 3 时间是一面筛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