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39.182km,共设28座车站,总投资272个亿,联通了通州区、崇川区、开发区等主要板块,贯穿起南通西站,五水商圈、人民路及青年路核心商圈,濠河景区、南通大学、航运学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重要功能节点,承担着助推南通高质量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任务,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轨道交通还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建、机电、车辆等30多个专业,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家参建单位、累计约5万人参与了建设。仅盾构管片使用量就达到5.54万环,钢筋使用量达49.7万吨,混凝土使用量达246.5万立方米,换算成标准足球场大小的面积,高度可达513米,堆起来有5个狼山那么高。
1号线一期工程既是南通第一条地铁线路,又是全省各市首条地铁建设里程最长的线路,而且我们在地铁建设方面的经验也不是很够,这都对我们的工程组织提出了较大挑战。尤其是南通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具有独特的富水砂层地质条件,施工难度、技术要求都非常高。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进行盾构施工,就像在软豆腐里“打洞”。加上老城区建筑物的基础相对薄弱,施工场地十分局促,深基坑开挖、盾构下穿侧穿等施工都具有很大难度和风险。特别是,电视塔作为南通的标志性建筑,紧邻1、2号线换乘站和平桥站,因其建设年代较早、基础较浅,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对电视塔进行有效保护是必须重点攻克的难点。我们多次召开专家会深入研究分析、优化施工设计、创新工程技术、改进施工措施、强化施工组织和安全技术管理。例如在对电视塔进行加固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在省内轨道交通工程中首次尝试使用锚杆静压钢管桩,对电视塔桩基进行托换,有效解决了电视塔长期存在的沉降及倾斜风险,出色地完成了电视塔保护任务。三年来,我们克服了新冠疫情对工程建设急需的材料进出、人员调配造成的巨大不利影响,克服了今年夏天罕见的持续高温,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建地铁就是惠民生。轨道公司始终以精诚奉献市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始终把民生放在首要位置。全线车站中配备了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电梯等便民设施,列车贴心地采用了冷暖车厢设计,并设置了爱心座椅。在全线8个站点建设了13条商业连接通道、5条地下商业街、100余间便民用房,并通过公开招租引进了罗森便利店、美团充电宝、自助饮料机、轻食餐饮、爱心献血屋等便民服务设施,让市民在乘坐地铁出行的同时享受到温馨、舒适、便捷的服务。我们还推出了“五心”服务举措,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运营服务主题活动,为乘客提供润物无声、超越期待的“五星级”感动服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安排,结合人民路、工农路道路改造,在老城区还积极参与并开展了老旧建筑更新改造工作,推动新城区、老城区交相辉映,助力打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南通地铁首先是南通人民的地铁,我们在车站设计之初即考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利用车站这一载体积极对外展现南通江海特色,1号线全线车站装修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南通特色,除标准站外,还设置了2个重点站、7个特色站,充分展现南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同时,我们通过创新实施联合体模式,先后帮助80多家本地企业参与到了南通地铁35个项目建设,我们本地的一些优秀建筑企业因具备南通地铁建设业绩,先后在南京、哈尔滨等地中标地铁项目,有效助力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
我们始终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创新成果转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平桥站作为1、2号线的换乘站,创新使用了超大空间设计,采用了环穹顶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具有施工便利、造价降低、功能完善等优点,穹顶直径最大处达59.3米,成功营造了直径28米的无柱换乘空间,为国内地铁行业首创。同时,我们创新探索并实践了资源开发,推动出台了《关于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使南通成为国内首个地铁开通前就发布相关意见的城市,幸福车辆段站城一体化开发项目作为南通首个站城融合TOD项目,上盖结构已全面封顶。我们在省内率先规划建立了BIM应用体系,并运用到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各阶段,推动建设、运营、维保全生命周期BIM应用,BIM管理水平达到了行业一流水平。 本报记者 蒋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