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炯
清初范国禄有《宿海门夜听江潮》诗一首:“幻寄孤身到海门,梦回枕上听潮声。乍疑万壑松风堕,旋讶千军甲仗鸣。漱石埠闻通地肺,惊涛何事搞华清。愁人那得耽高卧,几欲腾呼钓赤鲸。”全诗大意为:梦幻般地孤身一人到海门寄居,梦中回到枕上听江潮之声。起初怀疑是连绵重叠的山上的松林之风发出的声音,不久又惊讶似千军万马铠甲兵器交锋发出的声响。江潮冲刷岩石恍如在大都市听到连通地肺之声,惊涛骇浪为什么要来搞乱海门的天空。令人忧愁怎么能高枕而卧,几乎想要传呼快来钓大鱼赤鲸。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只身来到海门,晚上头枕着枕头听着江潮之声,这里诗人写出来到海门的感觉像是梦幻一般,枕头上闻听江潮声,可见江潮之声之大,使人难以入睡。颔联用“万壑松风堕”“千军甲仗鸣”来形容江潮声响巨大,此联运用了对偶、比喻两种修辞方法,对仗工整,比喻恰当,读之如闻其声。颈联写江潮冲刷江岸发出的巨响,感慨江潮为什么要搅扰海门的天空,借助视觉来写听觉,想象丰富,情真意切。
范国禄诗中所写江潮侵袭海门,令人担忧的情景,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由此诗可见,历史上长江潮水对海门的影响。海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屡经沧桑,她孕育于江海,又消失于江海,后又复涨于江海。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通州区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江苏省海门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带领海门人民护江堤,治坍塌,长江潮水危害从此消除。长江沿岸建成了长江景观带,成为人民观光游玩的好去处。范国禄若能看到这一场景,笔下会不会是另一番风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