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市记忆

第一二四医院

□程太和

1963年3月,海安县城西北角奇迹般地创建了一所中型驻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四医院。

一二四医院院部原为海安县师范学校校舍。1958年9月,海安县师范学校招收三年制中师班两个,1959年、1960年续招12个班,1962年5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停办。停办后的海安师范学校校舍闲置。1963年3月江苏省军区于海安师范学校校址筹建解放军第一二四医院。筹建初期,部队官兵及医务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黄海之滨的海安。那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之后的恢复时期,为了弥补医疗物资的短缺,“一二四”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制或改制医疗设备与器械。手术室没有现代化设备,就用一些简单的常规器械做手术。检验科没有化验仪器,就靠几台老旧的显微镜当家。药剂科配中药用传统的碾子碾碎。医生诊断“问病”治疗仅凭经验,这些都是老军医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的生动写照和真实缩影。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二四”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思想境界,一种政治品质,也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出“一二四”人的医者仁心,体现出他们的忠诚、信仰、担当和友爱,体现出他们特有的精神价值。经过“一二四”人艰苦努力,到七十年代初中期,“一二四”医院在原海安师范的基础上已初具规模。从东到西依次为三大功能区。东部是医疗区、中部是活动区、西部是生活区。医疗区门诊、检验、手术、住院一字排开,门诊与住院部间有廊道贯穿。活动区正对医院大门,一进门是棵粗壮的大雪松,随后是影壁墙,壁墙后是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再后面是礼堂、食堂以及一些后勤部门。生活区是官兵住所、医务人员及护士宿舍等。活动区与生活区之间有梧桐、樟树组成的林荫大道隔开。

“一二四”不仅为部队服务,也向地方开放。七十年代中期,“一二四”是海安周边地区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医院的先进设备超过一般的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外科医生医疗水平也超过一般的县级医院。海安、如皋、如东、泰县、东台不少群众有病都喜欢到海安“一二四”就诊。1971年,我爷爷患消化道肿瘤,那时南通肿瘤医院还未建立,父亲和叔叔就将我爷爷带到“一二四”问诊。就诊回来没多长时间,医院就来信回访,询问近期病情如何。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我还记得来信是用打字机打的铅字,信笺上方有领袖语录: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看到来信,我爷爷及全家感到十分亲切,解放军医院真好!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一二四”的烧伤科(整形外科)也是海安地区最好的,有一年正月文艺演出,某演出场所因施放烟火发生人员烧伤事件,是“一二四”的医生及时帮助治疗,使受伤者得以迅速康复。

作为部队医院,“一二四”不仅医疗水平高,官兵及医务人员的文体活动也搞得很有特色。文艺宣传队多次参加省军区文艺汇报演出,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多次参加省军区、南京军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七十年代中期,女子篮球队员胡惠娟、徐惠琴、霍益玲、张共和、王素芬、谭效荣、遇光、张经梅、秦敏凤、李志军等在部队女子篮球队中都很有名。

1985年至1987年,我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裁减,至1986年底,军队减少员额41万人,全军减少军以上单位30多个,师团单位4000多个。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驻守海安的“一二四”医院予以撤并,撤并至苏州的“一○○”医院。“一○○”医院在“一二四”医院原址保留一个门诊部与10张床位编制。再后来10张床位与门诊部也相继撤销。

“一二四”医院虽然撤并30多年了,但海安人对“一二四”的感情将终生难忘!

2022-11-2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7926.html 1 3 第一二四医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