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首届新职业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举行现场说课竞赛,30位来自公办院校、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的选手,带来了无人机操控、全媒体运营、整理收纳等15个新职业的培训课。
随着新职业不断涌现,如何通过培训更好引领职业规范、提升从业水平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我市人社部门从创新发证模式、编写培训教程、培育教师队伍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
数字社会,新需求催生新职业
吃饭点外卖、购物用快递是现代人的快速生活,闲时品个茶、插个花则是品质慢生活,而在乡村,无人机植保也成为很多新农人在数字时代的新选择……
与之相对应的,快递员、插花师、无人机操控等新职业,也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不断涌现。前不久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比2015年的版本增加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
层出不穷的新职业,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和就业新选择,但从事新职业需要具备哪些技能、需要经过哪些技能培训、如何晋升评级等,都是新课题。此前,人社部已经公布了10个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并组织编写了相关培训教程,北京、上海等地也在探索为新职业群体提供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职称评审服务。
“我市新增就业人数中,有一半都是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人口。”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周晓东说,面对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众多而门槛低、技能缺失等问题,我市从去年开始,就着手谋划新职业培训相关工作。
从零开始,完善新职业培训体系
去年6月,市就管中心出台《南通市区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新形势下开展新职业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未涵盖的职业(工种)可开展培训合格证书的技能培训及考核发证,“通过向培训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征询意见,我们分3批确认了25个新职业,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培训、考核及补贴范围。”市就管中心培训科科长马莉介绍说,25个新职业既包括企业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也有社会需要的无人机操控、网约车司机、网络直播销售等,还有垃圾分类指导这样的公益岗位。
“明确新职业工种是第一步,我们还要从零开始开发培训大纲、教材、课程、题库等基础资源。”周晓东说,由“小专家库”参与评审,我市分三批从社会各界选聘112名专业人士组建专家库,为新职业培训开展编写培训大纲、评审教学资料、建立和更新考试题库、理论阅卷和实操考评等一系列工作。
目前,已公布的25个新职业中,已经有20个职业有了教学大纲和题库,“这样培训就有了指挥棒,考核、发放补贴也有依据。”据周晓东介绍,一年多来,市区伊彩、安田、金莎等多家培训机构陆续开展了化妆师、月子保姆、营养配餐等21个班期培训,工贸技师学院还为南通开发区40名民兵免费开展了为期10天的无人机应用技术核心课程。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区共有966名城乡失业人员、毕业年度大学生、企业职工通过参加合格证书的新职业培训,提升了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以赛提标,提升新职业就业质量
“但我们仍然面临职业标准无参考、培训教材或大纲待开发、培训师资不充裕、考题库待扩建等方面的探索性难题,新职业的培训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周晓东说,教材的编写仍然是个难点,现在只有职业指导培训这一新职业,在高校和机构长期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积累中,针对大学生和失业人员出了两本教材。
为进一步推动新职业培训工作,今年9月,我市启动新职业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鼓励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培训机构和院校中从事与新职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参加大赛,来自32家不同单位的120名选手报名,最后教案项目86人、课件项目96人、说课项目50人参赛。
崇川区启明学校培训经理刘潇在说课比赛中讲的是无人机操控,“虽然学校目前还没有正式开设相关课程,但平时也会组织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她觉得新业态培训比传统行业专业性更强,因此需要花更多时间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我们也会努力探索,系统地建立网络直播销售、无人机操作、整理收纳等课程。”
周晓东表示,希望引导更多院校和机构参与到新职业培训中来,共同完善教学系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及新业态产业形势更新目录,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就业质量。
此外,我市还将针对新业态探索新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比如根据技能的难易程度,区分补贴标准,更多关注数字人才、 技能人才的在职提升培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周晓东说。
本报记者 沈雪梅 何家玉
见习记者 范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