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紫琅茶座

我所知道的几个人

□罗望子

◇这些天来,由于禁酒,基本上待在家里。便写作、看电影、读书。禁酒成全了我。看一部美国电影时,男主角向女主角深情朗诵《花房姑娘》。女主角猜错了国名,男主角介绍说来自中国的摇滚乐,是中国人的作品。写作之余,我再次翻开那些书。区别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三条军规》是海勒的中短篇小说,有些还是未发表之作。我曾经戏仿海勒的《情场高手》,写过一个短篇《有夫之妇们》,他这个集子里没有收录。《一把雨伞给这天用》叙述感觉和城市状态很棒,作者关于“沉默”的描述非常精彩。看到莱辛的作品集《老妇与猫》,感到亲切。我买过她的长篇《又来了,爱情》。记得高中阶段,儿子也买回她的一本《特别的猫》,那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看的作品。和康拉德,乔伊斯,麦克尤恩那些男性作家不一样,莱辛的作品个性鲜明,语言洗练,事件总是在具象里存活,叙述也控制在困境的难解或无解的范围之内。看完这部集子的打头篇《另外那个女人》,感觉她受另外一个早期现代派女作家斯泰恩的影响颇深。于是又按图索骥,找出前年的《外国文艺》杂志,每年第一期上,总有上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专辑。再次读她在纽约的演讲录《和多丽丝·莱辛一起度过的一个夜晚》,她总是那么直接,清晰,她不喜欢思辨,又总能到达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够感受到她的真诚。读完这篇演讲稿,我受益三点:

1,作家不能随波逐流,做出一个公共的姿态。“我认为每个作家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位作家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是非感”。

2,我们丧失了记忆力。“我们不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失去什么”。

3,“你应该被动地读书。不要在自己和作者所说的之间建立起任何的障碍。你们之间应该是透明的。”这一观点,莱辛坦言她受益于歌德,那个大师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说:“我刚学会怎样读书”。在演讲中,莱辛重复歌德的那句话:“找出一本书中最为深层的和特殊的含义,那也正是吸引我们的地方,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要找出那本书和我们内心的本我有没有什么联系,而且从多大程度上我们内心受到了那本书的影响,又有哪些收获。”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管你身在何处,多丽丝·莱辛这类伟大的作家都是为我们存在着的。我忽然感到,儿子买的这些书是为我而备的,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作出了与我的深情相拥。

◇在小县城,我有两个老朋友。一个是季能宽先生。季先生买了好多书,大概有三四万册吧。反正我读的书大多是从他那儿借来的。季先生高中时搞文学社团办杂志,是个年轻的老右派。摘帽之后,痴心不改,更加疯狂地敛书。他不抽烟,酒也少沾,所有的钱都花在书上。在小县城,季先生开办了唯一的私人图书馆。可惜没多久就拆了,他找到我,我帮他跑了,效果不佳。最近的一次,我去见他,他们一家子租居在一座高楼里。他的书也不知打包存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另一位王益谦先生,是名老中医。已经仙去,终年九十有三。先生名满天下,尤擅儿科,诸如诊疗顽固性咳嗽、痛经和脂溢性皮炎,都是他的拿手绝活。我与先生相识,缘起儿子。儿子幼年,常患哮喘,久治不愈,静脉注射难以下针,于是慕其名而求其治。那时先生早已退休,仍延聘专家门诊。

第一次去他家,他还住在中医院的老楼房。先生红光满面,目光炯炯,有如得道高僧,敬仰之心油然而生。先生倒非故步自封,他一边把脉开方,一边坦言,中医性慢,发病时宜西药攻取,待病情稳定后,再辅之以中药调理收治。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先生素无来往,除了看病。可见我是一典型的功利主义者。有时三年,抑或五载,我们倒也一见如故。闲聊之余,他询问我的写作情状,我请教他的中医之妙,相谈甚洽。总有一种感觉,和老先生在一起,仿佛遁入异度空间,淡泊之极。

递上一支烟,或捎上一包茶。先生笑纳。我的印象中,王先生从没收过我的问诊费。

王先生搬进新建小区,我来过两次。最后一次,是岁末。2009年12月12日。那是我咳嗽最长的一次。那时先生早不抽烟,但神采奕奕,不见异状。望闻问切后,先生说我身体不错,只是有些内虚,进补即可。随即埋头出方。

王先生每次处方一式两份,一份抓药,一份存根。书写工整古朴,遒劲有力。我喜欢他开的方,也喜欢这些透着异香的草药名字。这张处方一直放在我的背包里。

◇小县城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老先生,韩国钧,字紫石。光绪五年,应江南乡试中举。民国以后,做过江苏省的省长、督军。后辞职退居。抗战爆发,被推举为苏北参政会名誉参议长。日伪威逼其出任伪职,遭拒。忧愤病逝后,小县城改称做紫石县。现有韩国钧故居,茕然屹立于县中斜对门。翻箱倒柜,终于找到韩老先生的那幅字,落款为:鼐臣老弟嘱临米帖 庚辰春国钧时年八十四。也就是去世前一年所写。教书的年月,住平房,我喜欢把它挂在隔开的小书房里显摆。结果条幅下方,被我刚进幼儿园的儿子,用水彩笔,涂画了一顶小红帽。

◇下楼。在小区两侧的走道上,我经常会碰到一个骑电瓶车的老人。我认识他已有四十多年。他是一个说故事的高手。我听他说过《铁人王进喜》《江姐》《雷锋》,那是我的学生时代。做教师时,每年参加“5·23”纪念活动,会后聚餐,他喜欢端着一杯啤酒,到处找人碰。他常年穿一件呢子军装,胡子拉碴,风纪扣齐颈,更显得他的脖子粗短。他身上有一股馊味,说话时飞沫四溅,所以很少有人和他碰杯。但他总能找到机会到台上,模仿伟人,来一段脱口秀。他曾经邀请我去参观他的私人博物馆,听说他淘到了好多宝贝。每次见了他,我就望着小区的围墙,也不知他有没有认出我来。

2022-11-2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8464.html 1 3 我所知道的几个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