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市记忆

南通市区的古桥梁

□王士明

在南通的历史上,除了有绕城而过的护城河外,城内还有纵横交错,与濠河相贯通的市河,流贯城内东西,分流于南北。从宋代到明代的数百年间,为了给来往行人、车马提供方便,这些市河上还架有二十余座长短不一、材料各异、造型不同、各式各样的桥梁。桥与街巷相连接,使街巷、道路四通八达。

据明清两代的《通州志》载,南通市区的古桥梁约有二十余座,大多建在当时的市河上。从西水关往东有展龙桥、横桥、市桥、平政桥、崔家桥、泮宫桥。平政桥在州治南(今十字街南),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由郡人刘义等建造,当时的名称为平济桥。明正统年间(1436—1449),郡人陈敏等在桥上添造了一座亭子,供过往者小憩。万历四年(1576),知州林云程将这座木结构的桥改造为石桥,此时距建桥初已有近六百年了。到了清康熙九年(1670),知州王廷机重新建造,改其名为平政桥。雍正四年(1726),此时通州已升格为直隶州,领有泰兴、如皋两县,知州白映棠,乾隆十七年(1752)知州王继祖相继维修过这座桥梁。该桥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崔家桥建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由郡人崔敦熙建造,故名。泮宫桥,位于学宫前,又名文津桥。泮指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射礼的宫殿,后来也指学校。明嘉靖五年(1526)判官乔祺建。

从展龙桥向西有玉带桥、凤凰桥、广福桥。玉带桥,因靠近尚书李敬的宅地,故名。明洪武中(1383年左右)建造。玉带桥南边为凤凰桥。

自崔家桥偏西往北有大圣桥、察院桥、乐家桥、丁家桥、仓河桥。大圣桥,位于城隍庙东,旧时有大圣庙,因此得名。该桥又名文武桥,这主要是由于这座桥靠近学宫与守御所,故名。宋代淳熙八年(1181)郡人王觉寿建。察院桥,旧名中正桥,在试院东,唐总章二年(669)土人张景芳建。这大概是南通市区内最早建造的一座古代桥梁。北为乐家桥、又北为丁家桥、仓河桥。仓河桥往东有如意桥、五步桥、玄武桥。从仓河桥往北折而向西则有拱辰桥,明隆庆二年(1568)千户秦鹏建。

宋元时期,南通(时称通州)城里除了著名的平政桥、崔家桥外,还有通济桥、虹桥、望仙桥等。通济桥,即南钓(吊)桥(今名长桥),元至正二年(1342)郡人周茂等建。明天启元年(1621),名医陈实功改建为石桥。关于这座桥,有一个传说:清代康熙年间,因名医陈实功治好江苏巡抚慕天颜母亲的重病,而改建成了石头桥。实际上早在明代,长桥就是石穹桥了。当时这座桥与城内其他石桥相比确是最长,这座建于元代的桥历史也很长。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倭寇入侵,乘通州疏于防备突然登陆,长驱直入逼近通州城壕。通州城东西南三面都遭焚掠。幸亏老百姓奋起抗争,协助官兵把州城守住。由于位于城南的长桥是石穹桥,桥面几乎与城头同高,一旦倭寇进至桥上,守军便失去居高临下的优势。于是,当时驰援前来的兵备副使李天宠,一到通州即下令拆除长桥的穹石,改用木板铺成平桥,以利守卫,这就是长桥由石穹桥成为平桥的由来。至于说到长桥的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是,慕天颜任江苏巡抚时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前后,而陈实功则逝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因此陈实功绝不会在去世30多年后再去为慕母治病的。不过传说尽管不是史实,但本身也有其现实性,正是因为有了陈实功那样高尚的医品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医技和长桥的改建,才有了长桥的传说。

望仙桥,位于通济桥(长桥)南。元至正六年(1346),郡人赵公明建。明成化中(约1476年左右),郡人徐宗重建。该桥也有一个传说,这在清代汪嶫所著的《州乘一览·卷三》中有载:“望仙桥,燕真人尝卧此得名,真人名幻,世代未详。嗜酒,醉卧州南城楼,云雾中与神仙遇,由是纵浪江湖,麻衣垂髻,往来池阳间,后归通州。或与寸帛尺布,举缀一衲上,寒暑不易。军山多蛇虎,人不敢至,结茅其上,置丹炉药灶甚安之。后构庵城南,尝出门,恶少启其门,则见其坐床,惊而退,后至洪州不疾而逝,举棺甚轻,启视惟草履耳。”后人将“仙桥云影”列为“崇川八景”之一。

明代建造的桥梁较多,其中具有特色的,除了展龙桥、玉带桥、凤凰桥、拱辰桥、玄武桥外,还有三元桥、端平桥。三元桥位于城南,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为三孔石桥。桥下的三孔与水中倒影汇成三元,寓南通出状元、会元、解元之意。端平桥,明洪武二年(1369),郡人王觉寿建,长六七米,宽四米。正统年间(1436—1449),知州刘復、孙徽,万历九年至十年(1581—1582)知州邝祖禹相继修筑。康熙五十五年(1716),总兵施而宽、知州刘士麒重修。明代郡人陈尧专门写了一篇《端平桥记》:“通城之西,去城一里许,日西河。……河东西横绝十余丈,上有桥,名曰端平桥,窿然高起。徙众之往来,车舆之出入,罔不遵是者,故要津也。创自洪武初年,迄今垂二百余。……至万历之庚辰(1580),岁大雨,水大溢,滔滔东折洪讯奔突而数百里之水皆由兹下,因而入江,波涌水溢势不可遏。桥越岁久易圯,由是而无端平桥矣……”越明年辛已(1581),邝祖禹来通州任知州,主持重建端平桥,时在十月。到第二年(1582年)秋方告竣工。“兹桥之成,青霓跨汉,长江卧波,飞涛直走,急流无壅,而东者、舆者、骑者、徒而步者,莫不欣欣诵大夫之功。”“大夫”即知州邝祖禹。

通州城护城河东西门各有钓(吊)桥一座。西钓桥南为西水关桥,又西为起凤桥,即丰乐桥,旧名积善桥,明天顺年间(1457—1464)郡人陈昺改建为石桥。

新中国成立后,东吊桥改名为友谊桥,西吊桥改名为和平桥,两座桥成了南通市区主干道人民路上的重要桥梁,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12-1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9969.html 1 3 南通市区的古桥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