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市记忆

瞭望台

□程太和

瞭望台,也称“瞭望哨”,百姓称之为“瞟台”。地方志上说,瞭望台的主要任务是监视敌机。也有的人说,瞭望台是飞机的航标。但从瞭望台建设的时间上看,监视敌机的说法可能更为可靠。瞭望台大多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而六十年代初期,正是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叫嚣要反攻大陆最凶的时期,我们老家所在地丁所集镇河南大圩上还驻有上海空军高炮部队,每天晚上都有探照灯向天空照射,察看是否有敌机飞来掠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老家所在地方圆20里的地界内有4座瞭望台,分别处在海安县丁所公社陈庄八队、丁所公社新民一队、李堡公社大凌大队、如皋县南凌公社西首十三里港河南。这4座瞭望台,我最熟悉不过的要数丁所陈庄八队的瞭望台了。丁所陈庄八队瞭望台离我老家两华里,建于六十年代末,地址选在友谊河南岸的土圩上,高度十多米,是用三角铁焊接上去的高架台子,底座大,上部小。顶部有木板铺着的台子,中间有高出台子的木杌,最顶部还有可转动的镂空的木桶。高架台子的一角有钢筋焊接成的梯子供人往上攀爬。当年,我们上学时的劳动课到瞭望台附近的生产队拾棉花。劳动课结束后,就溜到“瞟台”那儿游玩了。

“瞟台”那儿,绝对是我们游玩的天堂,吸引力绝不亚于现在城市的儿童游乐园。不玩到天黑,大家是不愿意回家的。从梯子爬到瞭望台顶部,是一个木板的平面。站在木板上远眺,稻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田野遍地一片金黄;棉田里的一朵朵棉花被秋风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煞是好看。遥望天空,蓝得像一面透明的镜子,远处不时有鸟儿飞翔。因为“瞟台”较高,上面的风比较大,大家站在“瞟台”上,也有一定安全意识,没有人敢在上面打搞。在瞭望台上玩了一会儿,大家纷纷又从顶上下来了。这时我们几个孩子借助瞭望台下面土圩子的地势,玩起了打仗的游戏。一部分人扮演新四军游击队,一部分人扮演鬼子。扮演游击队的占领着瞭望台下面的土圩子,把它假想成险峻的山峰。扮演鬼子的,拿着长长的玉米秆当着“三八大盖”,沿着土圩子旁的河坎猫着腰向上爬,当爬到土圩下面时,游击队员拿着泥块当手榴弹往下扔,或者就直接抓着泥沙扔,弄得鬼子身上全是泥,那还真是一个“惨”字了得。扮演鬼子的吃亏了,他们要求与扮演游击队的调换角色。角色的调换,接下来又是一轮表演。鬼子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如此这般,大家身上都是一身泥。回家的路上,肚子感到饿了,看到农家麻萝卜田,就到田里拔个萝卜,将萝卜皮剥下后边跑边啃。晚上回家,身上像个泥猴似的,不免受到家长训斥一番。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田野里还经常能看到这种瞭望台,到了九十年代就见不到了。这也很好理解,现代化战争,这种瞭望台已失去了作用。瞭望台长期在野外锈蚀,还有安全隐患,将其拆除也是理所当然。现在农村再也看不到过去的那种瞭望台了,但我们老家附近瞭望台的那个土圩子还在,基础痕迹还在。那儿现在是农民长的湖桑。

2022-12-1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9971.html 1 3 瞭望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