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8点,气温直逼零下,市救助管理站救助车装载着棉被、衣裤鞋帽、口罩等爱心物资,沿路寻找流浪乞讨人员。
市区青年路新村31幢北侧的铁皮棚内,住着一位失语的六旬老人,探访时老人不在,巡查人员便将物资放到门口,仔细检查其摆放在外的生活物品后,又向住在附近的居民打听老人最近的情况。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黄政刚了解到老人缺少大米、下雨天棚子漏水等情况,立刻记录下来并和其他巡查人员沟通解决办法,“这位老人在外流浪多年,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方式,不愿意接受救助,同时由于不会说话也无法沟通,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关心”。
来到任港街道的一间简陋平房外,巡查人员敲开了流浪人员李某某的房门。“最近身体怎么样?”“上次送的棉被还暖和吗?”“什么时候想回家就跟我们联系,马上就给你买票。”巡查人员和李某某聊起天来,并送上了一条新棉被(如图)。李某某是救助站长期的关注对象,救助时间长达5年之久。由于居无定所,去年10月,救助站在与当地社区、街道和崇川区民政局的协调下给其安排了一间屋子以抵御寒冬。
“因为这两位是长期关注对象,救助站对他们尤为关心,除了春节期间每日到访,除夕夜还送上了特制的年夜饭。”黄政刚表示,春节期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也在持续进行,20个巡查人员轮流值班,基本以一天3趟的频率围绕“北、中、南”3条线路进行流浪人员的搜索,搜查面分别覆盖老港闸区、老城区和新城区。自11月以来,救助站共出车百余次,街面救助18人次,发放御寒物资50余件。
沿着通吕运河,救助车缓慢行驶,巡查人员的眼睛谨慎地盯着车窗外,遇到桥洞就停车下来查看。“夜里视线不好,我们更要仔细”,黄政刚坦言,虽然疫情影响下流浪人员的数量有所降低,但是南通市区的范围较大,有限的人手必须要发挥最大的力量,才能确保不漏过一个流浪人员。
市救助管理站2022年共救助人员403人。救助管理站站长何伟表示,除了在巡查工作中做到仔细、不遗漏,针对如何扩大搜索面的难题,救助站常年和各重点地区的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以及社区、街道、医院等社会人员接触面较广的群体和单位保持联系,也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关注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群体。
见习记者 范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