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徐
晚风涓涓如水,实在适合读书。看朋友寄来的茶书,做摘抄。笔握指间,却不能很好地掌控从笔尖流出的笔画,它们像蝌蚪,滑溜溜的。唱歌也是如此,心中了然,一出声便错。心流亦然,越想克制,越是放逸。笔的选择固然有所影响,关键在于手、在于心的功夫。观照自我心流,就像笔握指间,当下每一次的落笔都是一篇文的心流。能试着掌控的,唯有当下,千千万万个当下。
挺有意思的——茶叶中有一种成分,叫茶多酚,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叫儿茶素,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儿茶素赋予茶汤苦涩、回甘、收敛的特性。茶叶中还有一种成分,叫氨基酸,氨基酸的主要成分叫茶氨酸,茶氨酸能抑制茶汤的苦涩味,增强回甘。儿茶素与茶氨酸,共存一叶,一正一反,一阳一阴,相克又相生。这让我想到儒家文化的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凡事难在一个“和”,也贵在一个“和”。这种中和、中正、中庸的能力,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基础。从茶叶当中的反与和观照我们自身,可得启示:找到内心的儿茶素与茶氨酸,让两者在时间的催化中相辅相成,保持平衡,生命这盏茶,就会苦涩中回甘生津。如何实现这种自持与自身的和谐?答案,可以从一盏茶里慢慢习得。
有点咳嗽,烧一壶水喝茶。听电水壶里咕噜咕噜,想起古人将茶水沸腾时的水泡比作蟹眼、鱼眼,又想到苏东坡的“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彼时,已近暮年的他谪居儋州,即今日的海南岛。彼时的海南岛不是现代人的天涯海角,而是一无所有的荒蛮之地。苏仙随遇而安,有诗可读,有禅可参,有茶可饮,活水配活火地煎茶。相比之下,生活便捷的现代人在饮茶一事上倒不如他。山中有泉,江水悠悠,若非傍山而居,或者有幸住在江畔,哪有什么活水?有幸拥有小院的人,倒能搞个炉子,学古人红泥小火炉的那点形貌。继而想到:生活在江边的人是幸运的。拥有小院的人是幸运的。喜欢读诗的人是幸运的。喜欢饮茶的人是幸运的。凡事讲究不讲究,活着的人,都算幸运的。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饼茶摆放在茶架上,看起来静静的,实际上各种内含物质无时无刻不处于风起云涌的运动状态,各种内含物质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斗转星移的转换。多种有机酸无时无刻不在茶之宇宙里游移,像流星,像流云。所以,看起来静如处子的茶饼内部蕴含一幅梵高的星空图。这种肉眼不可见的、人为无法阻挡的、夜以继日的变动与转化,让茶越来越纯正,最终陈化生香。这是时间流逝下自然而然的结果,也是无法推却的馈赠。茶即生命,生命如茶。变动,是茶的真相,是一切生命的真相。
午后显得悠长宁静,泡了一颗小青柑,茶的清香,陈皮的清甜。茶汤浓厚,像刚刚煎好的中药。饮茶,有点像中医诊断,也是一个望闻问切的过程。凭窗喝茶、看雨。古人诚不欺我,眼前的雨,横着东来西往,好似野马尘埃。想起远处的人,更远处的人,远到远无所远,便成为无处不在,尽在心底。最奇妙最美妙的事,是空空茫茫的世界里偶然有了一个我。仅此一念,让心微微甜。心有千千结,无须他人来解,自己才是解铃人。茶,一杯接着一杯,越来越浓,又越来越淡。楼下,树下,偶有行人撑伞走过,蓝色的伞,粉色的伞,七彩的伞。
一泡普洱,一盏比一盏趋于醇厚,又一盏比一盏趋于恬淡。每一盏都有苦涩和回甘。杯沿水泡如蟹眼,汤中渣滓似尘埃。浮浮冉冉,难有落定。因为时间,再难落定,也终会沉淀。人那颗驿动的心,又该如何安放?如若用心慢慢感受,除了草木香气,经过它的阳光、风霜、雨露、花香蜂蜜以及氤氲它一生的山野气息,都浓缩在小小一盏茶中。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是天地山野中的九九归一茶。人,是娑婆世界里的九九归一人。
你看“茶”这个汉字,人在草木间,亦在天地间。茶,需要用心品,才能品出茶汤里的崇山峻岭。人,同样需要用心品,才能品出人心中的柳暗花明。一杯茶,如一亩方塘,品之,咂之,观之,照之,天光云影中重获宁静,领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