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学与思

文化繁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

□朱洪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文化”这个角度来看,如皋作为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脉绵延,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文化繁荣与城市发展上,做更多的交融与碰撞。

传承文明底蕴,让文化遗产融入城市的寻常生活。文化遗产有辉煌的过去,也应有闪光的现在,更应该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如皋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0个,南通级非遗项目28个,如皋级非遗项目62个。这些文化遗产项目,有着丰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是,正因为是“遗产”,和现代生活不可避免有着一定的距离。如何缩短这些距离,融入日常生活,正是需要发力的地方。以如皋盆景为例,作为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发展形势喜人。通过基地打造、产品拓展、展销对接、人才培训、校园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如皋盆景不仅能出现在诸多高端雅致的场合,也走进了千万普通百姓的庭院,对外知晓率和美誉度不断增加。相比之下,工艺丝毯等其他非遗项目,因为市场缩水、人才老化等原因,面临着发展困境。尤其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讲好非遗故事,积极推动非遗项目重新焕发时代光彩。当更多的文化载体与寻常百姓生活相互融合,变得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而不失厚重,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新优势。

塑造地域符号,让文化资源顺应城市的行走方向。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域符号。这些符号,或根植于历史文化,或折射着时代风貌,以其鲜明的形象,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如皋百岁老人众多、长寿文化神秘而又令人向往,有着世界长寿之乡的地域符号品牌。早在2002年,如皋举办百位寿星聚会的“万岁宴”,利用长寿老人资源,提出了长寿之乡的概念。十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打造。这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质,契合了现代人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中追求更高质量幸福生活的理念,具有相当持久的文化热度和价值。但长寿之乡并不代表着暮气沉沉,同样可以活力四射。2016年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主场落户如皋,三年冲甲、七年冲超,影响逐渐壮大,足球城市的品牌日益闪亮。这个崭新的城市地域符号,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同时,“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全国田径投掷项群赛等“六大品牌赛事”的举办,进一步集聚城市人气、丰富群众生活,为建设活力迸发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长寿之乡“升级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续人文脉络,让文化人才遇见城市的适宜土壤。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往大处说,文化人才担负着为民族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往小处说,好的文化作品可以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讲好精彩的时代故事。如皋历来文人辈出,现今依然在如皋的文艺名家中,词作家缪新华是不可多得的佼佼者。多年来,他潜心歌词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词刊》《读者》及央视等媒体发表作品500余首,作品获全国群星奖、省“五星工程奖”等。他的作品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有着正能量、感染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但总体来看,像缪新华这样有影响的文化人才还不够多,文艺精品创作的土壤还需要进一步培育,人才成长的氛围还要进一步营造。当前,如皋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拿出了新举措,准备通过政策激励、活动开展,吸引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出现,着力抓好原创作品的创作生产和展演展示,打磨储备一批文艺精品,全力冲刺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相信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文艺新秀,创作出更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文艺精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当文化与城市相遇,当历史与现代相融,定能彼此促进、互相成就,写下更多的精彩篇章。

(作者系如皋市委党校副校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2023-02-0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4767.html 1 3 文化繁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