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仰望星云

□汪微

星云大师早年的引路人志开上人是海安籍名流,吾乡先贤,大师晚年曾三次来海安祭拜并为之修建灵塔。

星云大师涅槃的消息传来,我悲欣交集。然念及大师寿近期颐,功德圆满,可谓不虚此生,我的内心又复归平静。

在我踽踽修行的路途上,星云大师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灯塔,一直以来私淑而心向往之。修行,是以超越诸多羁绊的普济情怀优化自我的必要手段。在我看来,星云大师一生的精神修行和弘法修行,当不逊于任何一位历代高僧。他总是劝诫信徒:寻得安详,亲手实践,是最有效的修行。可能一般人都认为,修行是出家人的专利,星云大师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修行并不一定要到寺庙里去,居家也照样能修行。一个人的身心能够安然自在,关键是要做到居安宁时能思危机,居福德时能虑远祸,居丰饶时能济贫困,居高位时能念谦卑。

曾有人说,现代人最大的焦虑是缺乏方向感,星云大师对此开出了良方。他说,要有开阔包容的心胸、普度众生的悲愿、德学兼具的才华和涵养谦让的美德,然后积极入世,创造互惠共生的机会,并且经常叩问自己:“这个世界有没有因你的存在而获得一点点正能量?”大师坚信,能够传之久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一定在内涵中,不在表象上。他身体力行,主持的国际佛光会力主从精神层面开启信众的心灵大门,为全球华人带来绵绵不绝的爱与希望,并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广施善举、普结善缘。

迷与悟,常在一念之间。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悟,佛是众生;一念转悟,众生是佛。”此言与星云大师的许多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沙,握得越紧,失去得就越快;欲望就像河对岸的花朵隐约可见,却往往一时无法触摸。我们的心灵与其终日如发条般紧绷,倒不如以放松的姿态,拥有一份平淡的心境,反而更容易拥有一种惬意的生活。星云大师崇尚平淡生活,主张以平常心做事,但并不拒绝抓住时机有所作为。他说古今多少事,无论怎样辉煌,最终都会归于平淡的过往。《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一种平静淡然处事的境界。

星云大师开创台湾佛光山数十年来,经年累月云水行脚,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让佛教的大安详真正洒向芸芸众生,并收获了无尚善果。他强调:“生死之外,到处是路,何必忧虑?”我收藏了他的许多弘法演讲视频资料,记得其中有一次谈到如何正确处理名利关系,他说名和利,得到者怕失去,未得者不计身家性命去追求,真是在心头码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人生老是这样患得患失,耿耿于怀,哪里还能有什么自在?星云大师用最朴素的语言,把淡泊名利的道理说得至为透彻,我们不妨在星云大师妙语的基础上再作点深入的思考。患得患失是名与利跟悟性不高的人开的一个巨大玩笑,这个玩笑之所以让他们痛苦不堪又欲罢不能,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真正看破名利的真相。星云大师数十年来经营佛光山,在全球范围广结佛缘,香火兴旺,却常把巨额钱款用于社会慈善事业,自身物质生活克勤克俭。他说,名利乃身外之物,“拥有财富”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保管财富”。

从星云大师弘法场面的强大气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确是一位天生的正能量传播圣手。对此,著名传媒人于丹女士曾专门对星云大师作了一次访谈,深感大师不温不火、隐藏机锋的话语中充满了令人着迷的禅味。星云大师给于丹讲了他出家之初的一段经历:

星云大师十二岁结缘志开上人,立志弘法出家,给他受戒的住持问:“孩子,是谁让你出家的?”答:“是我自己愿意的。”不料住持挥起藤条就打下来:“胡说!没人指引,你出得了家吗?”孩子连忙改口:“是师父让我出家的。”藤条再次落下:“别人让你出家便出家?你自己没有主见?”再答:“师父带我来,我自己也愿意出家。” 藤条还是落下来,孩子被打蒙了,又答:“我自己也不明白,您就打吧。”没想到这个回答让住持露出了一丝微笑:“嗯,坐下剃度吧。”于丹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感悟是,极具慧心的人不会因为一时探不着深浅就放弃本心,而是踏实做好当下每一件认准了该做的事。这个复杂的世界随时会防不胜防向你伸出根藤条,那么你权且认了吧。有了这种心态,往往会在刹那间迎来柳暗花明,便是不挨打的开始。

星云大师一生矢志弘扬佛法,投身公益,教化人心,主张两岸和平,最大的心愿是看到海峡两岸统一。在他眼中,佛教绝不只是单纯的宗教,它也要与时俱进,力求更加合理地在民众之中施善因、结善果,所以他要在全世界弘扬“人间佛教”。对于“人间佛教”的定位,他说:“就是家庭中父慈子孝,社会上人我和谐,国际间平等和平,人人本着佛法的慈悲智慧,彼此尊重包容,欢喜融合,真心实意相待,共创圆满自在的人生。”事实上,星云大师开创的事业早已超越佛教本身的范畴,他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弘法,传播的实际上已经远不止佛教教义,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追念星云大师,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重新认识中华文化与传统佛教的因缘关系,追念的过程,无疑会给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带来无尽的启迪。

写作此文,星云大师袈裟飘飘的高大身影始终在我眼前浮现,于是还想再说几句题外话。星云大师早年的引路人志开上人是海安籍名流,吾乡先贤,大师晚年曾三次来海安祭拜并为之修建灵塔。星云大师乃扬州江都人,我很早也曾在扬州生活多年,所以对大师那温厚的扬州口音感到格外亲切,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对他的亲近感,也算一点缘。

2023-02-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5780.html 1 3 仰望星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