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范成法师为叶恭绰代笔

叶恭绰致费范九信札

范成法师为叶恭绰代笔的《影印〈宋藏遗珍〉序》首页

□徐继康

在影印《宋藏遗珍》之初,叶恭绰曾经答应为之写序,但由于病后精力不凝,久久不能完稿,便托费范九请人为之代笔。现存的《影印〈宋藏遗珍〉序》一共有三个版本。如今将三稿互读,细心体会前贤的思绪流淌,曲隐通幽,别有一番乐趣。

代笔,这在古代书画中很常见,如文征明的子侄为他代笔,罗聘、朱筠谷、项均是金农的枪手,王一亭、赵云壑为吴昌硕捉刀,这都是公开的事儿,不是什么秘密。其实写诗词文章也有代笔的,如学生为老师、晚辈为长辈、下级为上级、幕僚为东家,甚至朋友、夫妻之间,都有代拟文辞的,有些代笔者还将这些诗文收入自己的文集,只是会在集中注明为“代”。如翻开《范伯子文集》,你会看到《修复监沔水道记》《南菁书院记》《怡志堂文集叙》《两江总督刘公寿序》等许多题下都注了一个“代”字,有的甚至注明所代何人,比如《燕窗闲话跋》就写了“代陈棠”,《归田劵》写了“代大人”。当然,也有署名者把代笔文章收入他的集中,不过很少,大多是后人在编辑时不知原委而收录的,《叶恭绰全集》里的《影印〈宋藏遗珍〉序》,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1931年,时任华北慈善团体联合会会长的朱庆澜将军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的叶恭绰等同人在上海成立影印宋版藏经会,他俩分任正、副理事长,准备影印陕西开元、卧龙二寺所藏的南宋《碛砂大藏经》。由于《碛砂藏》多有残缺,需要一个精通佛经的人进行整理,并能到一些名山古刹找到其他善本前来增补,他们选定的就是来自掘港西方寺的住持范成法师。1933年,范成法师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了近五千卷宋元经藏,这便是鼎鼎大名的《赵城金藏》,被誉为继敦煌藏经洞之后最伟大的发现。经过整理,范成法师从中挑选出四十六种二百四十九卷,如《传灯玉英集》《景佑天竺字源》《大中祥符法宝录》《天圣释教总录》《景佑新修法宝录》等等,皆是海内孤本。他将这一重大发现函电告之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京三时学会。没几天,三时学会的徐森玉就乘车赶到,决定商借至北京影印流通。由于当地一些人心生疑虑,生怕易借难还,恰好赵城卢县长是叶恭绰的亲戚,遂由叶恭绰出面斡旋,县长宣布担保,才将这些珍贵的经卷借到北京影印。关于书名,范成法师与叶恭绰商量,叶恭绰考虑这些经藏多为《碛砂藏》所无,也是其他各藏没有的,取名为《宋藏遗珍》。这部书由三时学会与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共同印刷,共三集十二函一百二十册,于1935年印成。

在这部书的《叙目》中,有叶恭绰与范成法师序文各一篇。因为叶恭绰是极负盛名的大书法家,这篇序文还由他本人亲笔写就,影印于卷首。不仅此部,1976年台北新文丰出版的《宋藏遗珍叙目·金藏目录校释合刊》上,还重新刊载了他这篇手写序文。这篇序文,正如文中所说的“流通中外”那样广为人知,一点都不夸张,即便今天的一些研究者们,也还时常引用此文。他们对这篇序文出于叶恭绰之手,没有半点怀疑。

前不久,嘉德有一场《叶恭绰旧藏友朋书札文稿》拍卖,有一标的为“叶恭绰、李锡纯为影印宋版藏经致费范九信札及叶氏批校《影印宋藏遗珍序》”,其中就有《影印〈宋藏遗珍〉序》原稿一件。此稿一通三页,所用纸为“影印宋版藏经会西安办事处用笺”,用颜体蝇头小楷写就,密密麻麻,五百余字,一丝不苟,述说《宋藏遗珍》成书的前后经过与重要意义,娓娓道来,不徐不疾。落款是三个龙翔凤舞的行书——叶恭绰,标标准准的叶氏风格。文中有四处修改,每处改动数字,所改之字,也出于叶恭绰的手笔。明眼人一眼看出,此文并不是叶恭绰所撰,仅是他批校署名而已。恰好,这个标的中有叶恭绰致通州费范九一函,所谈正是为《宋藏遗珍》撰序一事:

《宋藏遗珍》之序,弟曾允诺而久未下笔,比病后神思苶散,恐一时尚不能属稿,可否援例乞为捉刀,以免延误,如承惠许,可胜感戢!

在一旁,他又有一行小字:“不必甚长,可注意与他藏之比较。”可见在影印《宋藏遗珍》之初,叶恭绰曾经答应为之写序,但由于病后精力不凝,久久不能完稿,便托费范九请人为之代笔。费范九时任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驻会干事,负责一切日常事务。虽然他文采斐然,擅长诗文,但此文并不出于他的手笔,他书学张季直,这件不管怎么看,都不是他的字。

那么,这篇序文出于谁的手笔呢?

代笔的不是别人,正是这批宋元经藏的发现者范成法师。范成法师留下的墨迹极少,目前仅见一件,是他1935年为《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图咏》的题跋。两相对照,就会发现这件《影印〈宋藏遗珍〉序》原稿与那件题跋的书法一模一样。何况所用的“影印宋版藏经会西安办事处用笺”,正是范成法师的专用笺纸,因为“影印宋版藏经会西安办事处”就是他1932年赴西安为整理拍照《碛砂藏》时所创办的。再说文中所述,都是他的亲身经历。如果不是他,还有谁又能知晓得那么详尽?

其实,这篇《影印〈宋藏遗珍〉序》一共有三个版本:一是《叶恭绰全集》中的那篇,录自《佛学半月刊》1935年第108期,内容与拍卖原稿完全一致;第二是《宋藏遗珍叙目》中的那个叶恭绰手写本,他在书写序文时,将一些文字调整修改,可能是考虑手写体占用篇幅过大,当时以删除为主,文字略加改动,但总体变化不大;第三为《宋藏遗珍叙目》中的文字版,特别在后半段,叶恭绰对原稿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他自己的一些观点,但不管怎样变动,整体内容还在范成法师那篇原稿的框架范围之内。如今将三稿互读,细心体会前贤的思绪流淌,曲隐通幽,别有一番乐趣。

《影印〈宋藏遗珍〉序》原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又鉴于乡贤范成法师的手迹十分稀有,我也加入了竞价者行列,最后因力有不逮而止于前一口,终为豪强者夺去。虽心有不甘,但已尽己力,说来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2023-02-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6314.html 1 3 范成法师为叶恭绰代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