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值早春时节,农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期,我市把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各地农户早早进入“农忙”状态,抢抓有利时机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持续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南通要强、农业必须强。春耕备耕事关增收富民。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以占全省8%的土地、产出了占全省9%的粮食,但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粮食亩单产全省排名靠后依然制约我市农业强市建设,因此解决吃饭问题永远是“头等大事”。做好春耕备耕,必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牢牢端住饭碗,全力以赴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
奏好春耕备耕“交响曲”。粮食问题既是“民之生计”,也是“国之大计”。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粮食库存也处于历史高位,但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此,全市各地各部门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时刻坚守耕地“红线”,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方面,各地要坚决压实党政同责,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高质量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引导本地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入挖潜良种育繁空间,培育发展本地种业龙头企业,让更多“通字号”种源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管护培育”能力,打通农技培训“最后一公里”。
注入春耕备耕“强心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当前制约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动力不足、活力不强,必须向科技要动力、靠科技增活力。为此,要牢牢把握住科技这把“金钥匙”。近年来,从由“靠天收”到“慧”种田,以“互联网+”的模式彻底改变了我市传统农业耕作模式,有力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做好今年春耕备耕,各地必须紧紧牵住科技助农“牛鼻子”,凝聚智慧之力,挑上科技“金扁担”。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大推广科技运用,升级改造技术装备,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空间,建立大农业数据库,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春耕备耕持续提供“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