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望子
我们达不到的那个期盼,正是我们的未来。有期盼,就有未来。对未来的期盼,是生活的迷人处,也是第一推动力。
◇我们创造的所谓事物的独异性,实质上是事物的惯性与常规。我们的创造不过是小小的肤浅的发现。我们的发现,也不过是在渐渐地,犹疑地,迟缓地,向着事物本身靠近。
◇“今天吃什么?”“嗯,韭菜炒绿豆芽吧。”“可能买不到了,烤鸭怎么样?”“我要吃素,你来荤的,哪跟哪呀。”“哦,那就韭菜炒豆芽,绿的绿的。”
“我得开车去上班,要迟到了。”“我想去图书馆的呢。”“我下班还说去看妈妈呢。”“那好吧,你开走吧,我骑车。”
“头儿,今天我得请个假。”“什么事儿?”“不好意思,今天还真的不止一件事呢。”“呦嗬,甭说一件事,哪怕你有一万件事都得给我待着,去,干活儿去。”“好好,我去,我去去。”
婚姻、事业、闲情都是微不足道的,一切权利归语言。
◇很久以来,我的耳朵就不舒服。采耳的女人说我患了中耳炎。说她有秘方,八百块,包治。我有些犹豫。为了拥有一双好耳朵,八百块不算太多,但我还是犹豫。上午,我终于去了趟医院。我已经十多年没有体过检,也多年没进医院了。所以寻找门诊部就花了很长时间。拆啊建的,医院也在变形。然后排队挂号又花了很长时间。女护士问是普通挂号还是专家挂号。当然专家了,我不想我的耳朵受半点委屈。我留意了五官科,三楼。但到三楼找五官科,又去了不少时间。往南走,我站到一个女护士背后,狠狠心,还是打断了正玩微信玩得起劲的她。她指指走廊的另一头,往北。到了五官科(严格来说,应该称作耳鼻咽喉科)才发现,每个科室门外其实都有个挂号收费处。长椅上坐满了人。喇叭里不时叫喊着候诊病人的名字。我觉得叫号就可以了,不停地呼唤你的名字有些尴尬。应该给他们提个醒。我在脑子里排队,不知道给谁建议管用。但很快便忘了这事。长椅上的人都很忙,手指在手机上翻飞,有的男人还晃荡着腿,孩子们更是跳上跳下的。我得离他们远点。徘徊复徘徊。每次走到听声室门前,都听到那个漂亮的女医生在向丑陋的女同事诉说病人的难缠,但是每次她的目光总是注视着我,好像我就是那个埋怨她的病人。在走廊里徘徊了五六圈,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我如释重负。听我说完,专家说你不是发炎,而是霉菌。专家说原因就在于你经常采耳。我说我去的是那种专业采耳的地方。他笑笑,说那也保不准。在电脑上点击了几下,他把卡和发票递给我,说好了。我说你看了右耳,左耳还没看呢。他说看了。我说没看。他说肯定看了。那好吧。我问吃消炎药吗。他说不用吃,就滴他开的药。这回我学乖了,站在门外的亭子间等待交费。接过我的就诊卡,收费员说了几遍,我都没有听清。旁边带孩子的女人说,叫你掏七毛钱呢。我的吃惊正在于此。我生怕自己听差了,招来白眼。“七毛吗?”我再次问了问收费的。得到她的肯定后,我掏出一块钱,她找给我三毛。然后,我又回到专家跟前,问他,光滴药,里面的东西怎么办。他没看我,说会化掉的。
◇朋友在圈里晒字:相信未来。并叙述这幅字的来历。最后他问,“你还相信未来吗?”我想说,我们的变幻不定,注定我们达不到自己的期盼。我们达不到的那个期盼,正是我们的未来。有期盼,就有未来。对未来的期盼,是生活的迷人处,也是第一推动力。想想太矫情。作罢。
◇阅读是接气与养气的最佳方式。对一个写作者来说,阅读当代文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表达尊敬。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和这些作品相互区别。
◇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哪怕一对孪生子,先落地的可能是第二个受精卵,而滞留于母体的那一个又可能感触更深。他们的长相、个性、情智都与孕育时机、基因密码的组合和体质状况息息相关。他们化蝶为蛹,再破茧而出,此去经年,渐行渐远。
◇昏昏沉沉,再读《最后的爱情,最初的形式》这篇压轴之作,发现和读作者的《只爱陌生人》一样,会产生不尽的想象,远远超越写作的想象。
◇一个歌唱呕哑跑调的人,唱得越投入越动情,对我们的骚扰越大,印象也越深,影响却越小;多年以后,我们才明白,我们所以记得他,他所以成就了一番事业,就在于他爱歌唱,也敢于发出他喑哑的声音。
◇风雨大作,去大姐家陪老父亲吃午饭。回来睡醒,喝龙井,看《爱在黎明破晓前》,1995年的片子。我奇怪写《火车上》时,没看过。当男的说服女的下了车,我知道有意思了。和《罗马假日》相比,他在纯情中融合了现实,也没有德国影片《在床上》那样的激烈。我喜欢他们各自拿着一本书,喜欢他们的矜持与患得患失,也喜欢这样的句子:“随着暮色降临,我越来越喜欢他……”
◇拜访一个家庭,必然冲进他的厨房。进入一个城市,就得游览他的图书馆。
◇楼下花圃里,有两只新生就遭遗弃的狗娃。眼睛尚未完全睁开,站立不稳。我唯一能做的是从冰箱取出两盒酸奶,撕开,放在他们的眼前,涂在他们的嘴唇,以后的两天,我想我不敢路过花圃的这一角了。我怕听到他们“m,m”的叫唤。
◇昨晚回来,看1990年的《曼哈顿》。伍迪·艾伦的电影还是比他的小说更丰富。今天看马修·麦康纳主演的《污泥》(2012年),和两个孩子的对手戏。成长的伤痛。男人的信义。值得重看。
◇所有的真相都简单不过,当我们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时,事情又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与理解。
◇你是有故事的人,他是想有故事的人。我是讲故事的人,她是故事里的人。无聊,源于没有故事。无奈,只因故事爆胎。故事的好坏,影响到你对一生世的结论。
◇真的猛士,是不会去摘取金牌的。他更乐意于制造一段传奇,一气化三清,成为最遥远的传说。
◇爱是不计后果的执念。所以爱同样很简单,如果你不计后果的话。
◇对一个人的攻击与打击,莫过于将他妖魔化。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妖魔化,意味着对其自身的丑化。妖魔化的祛魅,是一种审美,祛魅之后,是对妖魔化行为的反噬。
◇断断续续观看《小时代4》。这种强迫性的阅读过程,看重的是影像中虚无的时尚。自始至终,他都在构筑着一座空幻之城,营建着叙事的无意义。女主角的病,病到子宫,也俗套到极致。硬要说他有什么隐喻,就是这一群病中的男女抓不到一丝空气,也抓不着自己的呼吸。生活虽有风险,行动却不必谨慎。灵魂尽头是被抽空的洞,填补空洞的是品牌与资本。未来无战士,《小时代》系列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这个时代青年人的集体失血与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