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一则喜讯从第七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传来:如皋市“马跃皋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喜获金奖。
“马跃皋原”是如皋市委党校创建的特色党建服务品牌,其名字也有着特殊含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1477平方公里的如皋原野上生根开花。2020年,一支由47名党校教师发起,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反应速度快捷、宣讲形式多样的基层理论宣讲“轻骑兵”开始活跃在基层舞台。
2月27日,“马跃皋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村村到”活动启动。3月3日,如皋“马跃皋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24位成员走进各村(社区),全面准确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用实际行动书写雷锋故事。”志愿者孙海云走进联建联创单位江安镇马堡村,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把讲理论与讲故事、讲政策结合起来,激励党员干部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努力创造更加出彩、更加出色、更加出众的发展新业绩。
台上讲得热火朝天,台下70名群众听得认真仔细。“讲述的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正把理论讲到我们心坎儿里,解决了我们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马堡村居民曹建刚听了宣讲后深受鼓舞。
理论宣讲怎么讲才能到基层,怎么才能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如皋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石留权认为,从理论宣讲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文件、目标任务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成为普通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精神大餐,尤其需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志愿服务精神推波助澜。
在如皋,“线上+线下”宣讲志愿同频共振模式已成为常态。线上,“马跃皋原” 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等网络技术,研发了“皋e云”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小程序,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实现了送理论到基层的“私人订制”,打造线上精品课堂。理论大礼包里有着不同的主题,老百姓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点击收看学习。
线下,志愿者用方言土话,坐在“趴趴凳”上讲党史、站在百姓凉亭话革命;创设舞台情景剧,用音诗画将地方党史故事演活讲透。舞台情景剧《军长的机枪》讲的就是发生在如皋大地的真实故事,每次演出都饱受好评。
随着“马跃皋原”品牌的发展,还孵化出了特色青年宣讲队伍。去年寒暑假期间,68名返乡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建“00后大学生宣讲志愿服务轻骑队”,通过导师带班、专题辅导,“00后”大学生志愿者们快速接过了志愿服务接力棒,走进企业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小切口理论微宣讲志愿服务208场、实践活动132次。
如今在如皋,“马跃皋原”早已成为百姓身边耳熟能详的名字。三年来,470名宣讲志愿者们以发扬志愿服务雷锋精神为己任,默默付出浇灌文明之花,累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志愿服务400多场,受众逾30万人次。
本报记者 陈嘉仪
本报通讯员 宗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