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凤霞
《一个人,一座城》,书名中两个对称的词组简洁明了,关联万千。一个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代实业家张謇;一座城是曾经的通州、现在的南通。人以城传,城以人传,人和城共同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段辉煌的传奇。这一人的辉煌,其实不仅关乎一座城,而且关乎一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乎一个时代社会的工业、教育、文化和民生,并且还惠及后世一代代人。张謇在许多方面都敢为天下先,具有先进的思想、先锋的姿态、博大的胸襟和宏阔的实践,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早在1922年的北京和上海报纸举办的民意测验中,张謇就以最高票当选为民众“最敬仰之人物”。他以实业救国、以教育养民的远大抱负和卓越成就,铸成了一座令当时和后世都瞩目的灯塔。关于张謇的生平传记已有不少,长篇传记可以用翔实的资料和详细的叙述来展现张謇风起云涌的人生和纷繁多样的建树;而要用小小的绘本来描绘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数十年历史和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颇有难度。这个精装绘本的诞生,乃是缘于南通这座城对于一代大家的缅怀和铭记,也缘于创作者们对乡贤的致敬和对故土的深情。南通籍创作者们的笔下流淌着深沉和饱满的情意,无论文字还是图画,皆有其广度和热度。
作为人物传记绘本,需要在对人物生平的叙述中进行取舍和详略的处理,选择最重要、最典型的事件来凸显其精神和品格。文字作者张晓玲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交代张謇的人生轨迹,着重从张謇辞官回乡兴办实业开始,大致历程为:寻找出路、奔波筹资、建厂装机、开垦荒滩、扩展生产、广开学校、办慈善与幼教、建剧场和博物苑等,这些举动遍地开花,广结硕果。绘本的文字简练而莹润,以富有节奏的笔调写出张謇心怀天下、救国爱民的漫长道路,也反映其一程又一程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作者笔墨含情。比如,讲述张謇号召大伙拓荒种田所历经的磨难:“成百上千的人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来到这里,筑坝、架桥、铺路、修渠、耕地、播种……然而海浪总是一次次地冲向田野,冲走他们辛辛苦苦建好的堤坝、桥梁、窝棚”,她用迅猛的节奏写出了人们劳动的热望和干劲,也写出了自然摧毁设施的无情,在前后的对比中更加彰显张謇和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更多的人在这片土地上安了家、安了身、安了心。眨眼间,这里生长出了一个又一个热闹的村落,接着是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小镇。”这里又用轻盈的节奏写出了垦荒丰收的喜悦,让父老乡亲们安家、安身、安心,带领他们建立富饶的家园,正是张謇的一大心愿,他为此甘愿呕心沥血,历经千辛万苦而在所不辞。
张謇的一生秉持“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绘本的前半部分讲述其实业救国的魄力,后半部分落墨于其教育养民的胸怀。作为学养深厚的状元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者,张謇有其远见卓识,他不仅以发展实业来造福人民,而且还以兴办教育来养育人民。他先办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又扩办小学和各种职业学校,完善教育体系,尤其是促进了女子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让她们“将来更可以到世界上去发出她们的声音和亮光”——这句充满力量的表达,包含了身为女性的文字作者对张謇解放女子之功劳的褒扬。作者紧接着以柔和之笔,写张謇以慈善之心建造育婴堂、幼稚园和照顾弱势群体的庇护所;又以欢愉之笔,写张謇创建更俗剧场和博物苑的文化行为带来的热闹生活。虽然这是非虚构的传记绘本,但作者在粗线条勾勒之际,也常会适当运用文学的生动笔法来传达人物的情感与心理,既凸显风骨,又有血有肉。传记的高潮是描绘老年张謇的漫步所见,绘本以可翻开的折页构成四幅画面的长卷,展现日新月异的一城三镇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的全景图,而文字的叙述也变得更为深情款款:“暖风轻轻拂过,三十年前,在张謇心里破土而出的那颗种子,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这跨越时空的一笔将三十年的甘苦轻轻带过,留在张謇心里的是壮志已酬的满足和欣慰,而留给后世的则是对其光芒万丈的精神的敬仰。
受限于绘本的篇幅,以时间为经的文字难以在伸缩之间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因此画家们以空间为纬,充分利用宏大的构图和丰富的细节来复现一幅幅广阔驳杂的时代场景。多位南通画家凭着对于南通地理、历史和人文的熟稔,绘制了容纳历史、风景和人物的长卷。画面基本都是运用全景视角,最大限度地呈现多姿多彩的劳作、学习和生活场面。尤为令人赞叹的是,画面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景物细节和行为细节,码头边、工厂里、田野间的干活场面,学校里的学习和玩耍场面,剧场里的娱乐和博物苑里的休闲场面,从建筑形态到人物形象,都有着诸多可圈可点的细节之妙。读者会看见时间的流淌,看见时代的进步,看见保留的传统民俗,也看见怎样移风易俗,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们,看见热气腾腾的生活,看见孩子们乐在其中的游戏,最重要的是,看见志向和理想怎样变成激动人心的现实……
颇为独特和有意味的是,虽然贯穿全书的形象必然是传主张謇,然而,全书没有一幅张謇的特写,他只是作为远景中的一个小小的身形融汇于琳琅满目的场景之中,吸引着读者去寻找和辨别他始终忙碌的影踪:或在奔波筹资的路上,或在指挥人们建造厂房和搬运机器,或在巡视荒滩的开垦,或在为学生们演说,或在指点女工传习所的书画,或在幼稚园门口迎接孩子,或在更俗剧场接待梅兰芳一行,或在博物苑带孩子参观……虽然画家们没有特写其个人形象,但是这种类似于“泯于众人”的画法,却愈发彰显其爱民亲民、一心为民、与民一体的高尚品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达到了“虽未特写而胜似特写”的动人效果。
绘本的画面有经络与延展,有细腻与宏大,丰富的图像语言极好地填充了文字的空缺。除了垦荒的几幅,大多页面上都画满了房子,包括民宅、商铺、厂房、校舍、剧场、博物苑等,而要想弄清这些林林总总的地标,《阅读导览手册》就派上了大用场。作为“副文本”的导览手册由南通当地资深文博专家撰写,补充介绍了相关的地理、历史背景和人文知识,从而在绘本之外,为读者构建更为全面立体的“家园谱系”。
绘本的结尾句是:“张謇这个人,和南通这座城,永远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个人和一座城相联系的家国情怀,也会激励一代代人继承前辈先贤的思想和精神,去奋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己所能去创造和开拓美丽而广阔的新世界。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安徒生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