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一心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让这个清明节绽放浓浓的“追思味”“清风味”和“自然味”?营造良好的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有必要让“文明味”取代“烟灰味”,以身作则倡导文明过节。
党的百年历史中,无数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生命。清明时节,要通过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唱响家国情怀主旋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他们忠贞的报国之志,从慎终追远中汲取前行力量,把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续写革命先烈的英雄华章。此外,在祭祀先祖形式上,要带头移风易俗,大力倡导用鲜花祭奠、踏青遥祭、网上纪念等文明健康、新型绿色、安全环保的方式表达哀思。
清明又代表清正廉明。清明节始于周代,据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介子推的忠义之举。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勤政清明复清明”的内涵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今天,“勤政清明复清明”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党员干部既要追思,也要敬畏,自省吾身,让勤政清明成为清明节的重要内涵之一,让其成为借助传统节日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身体力行在全社会宣传新发展理念,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植树安排的时间大多在清明节前后,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清明其中一层含义可以衍生为生态文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也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在清明节里,党员干部不妨真正种植“思念树”,既祭奠了祖先,又提高了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还可以下乡感受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