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古通州的野生哺乳动物

□达少华

这里所说的古通州,是指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南通筑城建州起至1912年改州设南通县为止的这一段行政建置,以便与现代的通州市、通州区相区别。古通州濒江临海,植被茂盛,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的野生哺乳动物也有相当多的种类和数量。陆生的有老虎、麋鹿、鹿、狼、猕猴、獐、狐狸、猪獾、狗獾、貉、刺猬、兔、黄鼠狼、蝙蝠以及老鼠等。水生的有鲸类、白鳍豚、江豚、海獭和水獭等。

南通旧方志中从唐代开始就有老虎的记载。明嘉靖《通州志·物产》中记载:“军山多虎蛇,人不敢至。”说明这时狼五山地区仍然有野生的老虎。而在万历《通州志·物产》中已经没有了老虎的记载。

麋鹿,也写作麋,俗称四不像。从文献资料中可以见到,古通州的大地上生活着数量众多的麋鹿。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海陵县多麋,千万为群”,南北朝陶弘景也记述“今海陵最多,千百为群”。“千万”和“千百”虽是概数,但也清楚地说明了野生麋鹿野外衰减的速度太快了。

旧方志中常将鹿与麋鹿写在一起,如清乾隆《直隶通州志》中记:“生于草泽之交者:麋、獐和鹿。”清《海曲拾遗》中也记:“麋鹿善居泽,鹿因与居亦善济水。”说明鹿和麋鹿一样都能在水中生活,是水陆两栖的野生兽类。这些记述中均提到了鹿,还有野生的獐。鹿,有人认为就是麂,即黄麂,一种小型的鹿,与獐一样,数量很多。嘉靖《通州志》中记载:通州每年进贡獐七只、獐皮四百七十张、鹿皮羊皮各一百五十张。嘉靖《海门县志·岁进》也记载:“岁进,鹿一只、獐二只、兔三只”,“岁办,鹿皮五张、獐皮一百六十张”。万历《通州志》中也可得到证实:“毛之属,鹿、麋、獐、兔、獾、獭”,把鹿和麋从顺序上区别开来了。否则写成麋鹿,又没有标点,那就分不清一种还是两种动物了。乾隆《直隶通州志》记载:“狐、兔、獾、狼”“生于野”;“生于草泽之交者”有麇、獐和麂;狸、鼠和黄鼠则居于“穴室”。

《海曲拾遗》中还有一些小型野生兽类的记述:“猪獾,氄毛较狗獾略浅。狗獾似小犬而肥。二种皆喜穿穴堡墩邱垅中,取肉煎油可治湯火灼伤。皮温,更宜为裘。”“刺鱼即猬,产草薮间。”“蝟,性狞钝,少犯近则蜷缩,毛刺攒起如矢。”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记述了通州野生哺乳动物的名称,有“麋、鹿、獐、兔、獾、狐狸、狼、獭、蝟(形如猪,褐色,赞毛如栗房)、鼠、黄鼠(须及尾可制笔)”。黄鼠应该就是黄鼠狼,学名黄鼬。

古通州大地上唯一的能够在空中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是蝙蝠。光绪《通州直隶州志·杂记》中说:“万历中,一夕蝠堕地,死者以千数。”可见蝙蝠的数量很多。

水生兽类体型最大的是鲸类,包括须鲸和齿鲸。古通州地处南黄海,时有“巨鱼”搁浅海滩的记载,旧方志中记为“闰鱼”,如明万历《通州志·物产》中记载:“闰鱼,闰年自海出,骨可为桥。”文献中最早记载古通州海滩鲸类搁浅事例的,是宋代刘斧《青琐高议》中的《巨鱼记》就是写的鲸在通州海滩搁浅的情况,从文中的描述可以推测,搁浅的当为须鲸类。

白鳍豚,是国宝级的水生哺乳动物,俗称白江猪。早在《尔雅》中就有记载,说它“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可惜,白鳍豚现今已濒临灭绝!

江豚,俗称江猪、海猪和海和尚等,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江豚生江中,状如海豚而小,出没水上。”

关于水獭,乾隆《直隶通州志》中说:“生于水滨者曰獭”,这个獭应是指生于淡水中的水獭。《海曲拾遗》中记述水獭具体而生动:“獭,一名水狗,四足俱短。头与身尾俱扁,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二三尺,居水中,能取鱼为食,兼能吐沫引水鸟食之。出水则常休于大木上,在水呼为水獭,在木呼为木獭。又有海獭……”另《南通州五山全志》中记载狼山有“獭鱼洞”,说“昔海水绕洞口,獭鱼常随潮潜入……獭门,当黄泥、马鞍二山对峙处中断成洞,海獭常随潮出入为门户,今沙涨为陆”,这说明古通州既有在淡水中生活的水獭(木獭),又有在海水中生活的海獭。

2023-04-1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1963.html 1 3 古通州的野生哺乳动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