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六一”首映——

“童声基地”多元创作暖童心

6月1日国际儿童节,由我市拍摄出品的新时代儿童成长影片《向日葵中队》在南京荔枝广场幸福蓝海国际影城正式上映。

近年来,“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向着童谣童诗童歌、儿童剧、广播剧、儿童电影等多元化发展转型,用多种艺术形式陪伴儿童成长。“此次《向日葵中队》影片的拍摄是我们基地的又一次有益尝试。”通州区文联副主席、“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副主任邱永康介绍。

寻找好题材,满足孩子所需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江苏青年作家刷刷著作的儿童文学《向日葵中队》,决定拍摄成电影的时间也很短。”首映前期,电影制片人、通州区文联副主席张锋接受采访时回忆,2017年初春,他在南京公交站台等公交车时,随手翻看了一份报纸,被其中一张图片新闻所吸引。儿童文学《向日葵中队》正式出版,封面上一群孩子站在向日葵花海里。当时看到这张照片,我就觉得很温暖。”

2014年11月,“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宣告成立,基地由成果展览馆与音乐、文学、电影、少先队四大创研活动中心组成。这标志着“童声里的中国”从单一的童谣创作向多元化发展。

前年公演的儿童剧《因为爸爸》也由同名小说改编,小说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通过了解,张锋发现,小说《向日葵中队》入选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

联系小说作者刷刷,邀请编剧和导演。“他们都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张锋说,这部影片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扶持,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通州区委宣传部共同打造。

10年来,“童声基地”多元化精心打造和推广了儿童剧《草房子》,儿童电影《三袋米》,儿童小说《爷爷的螺号》《使者》,广播剧《你,明媚了春天》等22部少儿文艺精品。原创音乐儿童剧《田梦儿》原型为江苏省美德少年,自2015年首演以来,在江苏、上海一带巡演600多场,观众达60万人次。

打磨好作品,表达孩子情感

2017年4月1日,《向日葵中队》第一次剧本策划会在南京正式举行。自此以后,类似这样的剧本策划会,“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组织举办了20余次。除了书本的原作者、编辑,创研活动基地还邀请心理学家、儿童孤独症病理学家以及一线的教师等不同人群参与研讨,多角度打磨《向日葵中队》剧本。

苏州一个小学老师在提交“童声里的中国”童谣征集稿时,得知创研基地正在拍摄关于孤独症孩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这位老师班上也有一个‘星星的孩子’,因为长期的相处,孩子与老师产生了感情的深厚,孩子记得老师爱喝绿茶。一天早上,这个孩子两手高举两瓶绿茶走进学校,是他特地带给老师的。虽然不善表达,但这个‘星星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情感。我们听到这个故事觉得非常温暖,立即决定在电影里增加了这个场景,并艺术性地将绿茶改成了孩子自己的画作。”

从2017年至2021年,《向日葵中队》剧本八易其稿,几次推翻重来。导演陈应歧表示,与成年人的电影不同,儿童电影的首要功能是教育功能,要能对孩子产生正面教育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这些都需要在剧本创作时进行先期考量。

10年来,童声基地推出的儿童歌曲《中国是条富强船》成为央视核心价值观宣传片《国魂》的主题曲;儿童电影《三袋米》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推荐影片;动画片《孔小如》《小龙丘丘》在央视播出,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动画片奖。

讲述好故事,走进孩子心灵

《向日葵中队》故事讲述的是五(3)班的同学们面对“来自星星的孩子”莫离,从不解、困惑到包容、接纳,共同进步和健康成长。影片通过一连串校园生活故事,生动展现“向日葵中队”的孩子们阳光、友善、多彩、向上的风貌,同时讴歌米兰老师的爱生情怀和对儿童心灵家园的悉心守护。

2021年4月29日,影片在通州正式开拍,近千名师生参与演绎。“童声里的中国”活动中培育成长的一批“德艺新苗”主演影片重要角色。在《向日葵中队》中出演的小演员杨锦辰、田雨琳、李紫溪、贾梓洺、曹益乐等小主演大多是“童声基地”多元化发展下培养出来的德艺新苗。

近些年来,“童声里的中国”积极构筑艺术实践的多样化平台,策划、发起、承办多项全省全国的大型少儿艺术展演评比活动。创意发起“全国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颁奖展演活动,自2015年起承办省音协举办的青少年音乐赛事“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

儿童剧《因为爸爸》主要讲述了小男孩金果有个想和爸爸妈妈拍张全家福的愿望,但是身为警察的爸爸金秋一直很忙。父子俩一次次约定,又因为爸爸太忙一次次落空。

《因为爸爸》充满南通元素。剧中的“爸爸”是以南通警界英模尤建华等人物为原型。首演中,尤建华的儿子尤明也参与演出。和《因为爸爸》中的金果一样,2017年尤明也穿上了“藏青蓝”,和父亲一样做了一名交警。

“穿上警服、走父亲没有走完的路,才是纪念父亲最好的方式。”尤明表示,《因为爸爸》这部小说被搬上话剧的舞台,自己和家人都感到十分欣慰,“父亲的精神能发扬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传承。”

“我们创作的儿童文艺作品要求讲好故事,贴近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邱永康介绍,目前,正在筹划以人民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感人事迹为原型的儿童电影《长大的儿童》前期工作。 本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2023-06-01 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六一”首映——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7820.html 1 3 “童声基地”多元创作暖童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