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王元颐治水

□程太和

王元颐(1900—1958),字梦周,海安胡集镇人。父亲王雯青系前清秀才,民国初年任江苏省议会议员。王元颐小学毕业后进私塾补习英文、数学,后考取江苏省立第七中学(今南通中学)。中学毕业后考取南京河海工程专科学校(今河海大学)。1921年夏毕业后,参加上海北方工赈协会救旱工赈工作,翌年春又至山东济宁参加华洋义赈会修筑曹济公路工程。后因军阀混战,时局混乱,告假回家。

1922年夏,王元颐任江苏省公署办事员,参与复估和验收各项土木建筑工程以及监修江南河塘工程。1927年春,至江都县建设局做技术员,后任技术课长。1929年冬到中央大学工学院,任土木系助教。1931年淮河大水,苏北里下河地区灾情特别严重,高邮运河段大堤多处决口,王元颐提出不少加固运河大堤建议。1934年王元颐任江苏省建设厅工程师,参加江北运河善后工程先后达10个月。10月间调苏北导淮入海工程处任工程师兼工务组主任。1936年代理总工程师职务。

1937年,因战乱和双亲年老多病,回到家乡胡集。回乡后,在前省长韩国钧主持下,参加了运河防汛工作。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决开花园口,黄河夺淮入苏北,水患严重。王元颐参加运堤防汛,后就任江北运河工程局技正职务。冬,兼任里下河入海水道委员会工务组主任。1939年夏汛后,兼任江苏省黄灾救济委员会工务科长。1942年,因苏北部分地区沦陷,回到家乡。1945年秋,任淮南行署技正。年底,复任江北运河工程局技正。1946年春,王元颐调任江苏区江堤堵口复堤工程处副处长。夏,苏宁救济公署成立江北工程工赈局,调王元颐兼总工程师职务。1947年,工程结束,仍回江北运河工程局任技正原职。

1949年1月扬州解放后,王元颐参加抢修万福桥等四桥工程,又赴淮阴查勘,参加“导沂整沭”工程。1950年夏淮水暴涨,王元颐被调回高邮参加防汛和淮河下游查勘。1951年夏调回苏北水利局,任总工程师。1954年调至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参加沂沭汶泗流域规划工作。1955年调江苏省水利厅。

王元颐从事水利工作30多年,经验丰富,对江苏治水论策颇多,贡献较大。他竭力倡导“导沂入海”治水策略和“洪涝分开”的治理论点。1949年为导沂入海工程查勘,王元颐踏遍淮北平原,历尽艰辛。50年代初,他对苏北灌溉总渠工程进行了全盘规划,制定出束堤漫滩排涝入海的工程方案,为减少工程土方量、缩短工期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解放后最早实施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半个多世纪来,这些工程不断地发挥着防洪灌溉效益。在导沂关键小潮河堵口工程中,因淤泥过深、潮位高,堵堤几经反复,直到第五次合拢完成,迫使沂、沭、泗洪水循槽畅流入海,使淮北数千万亩良田摆脱三年两淹、洪水泛滥成灾的局面。王元颐曾被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委员,在江苏水利界人士中有较高声望。

2023-06-0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7852.html 1 3 王元颐治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