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王阳明与凌相

《五山耆旧集》书影与王阳明画像

□徐子衿

王阳明与凌相固有同年之谊,更重要的是性格相投,性情相近,兴趣相同,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的贤之大者。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映照,用彼此的精神照亮沉闷窒息的暗夜。

大明弘治十二年(1499)的那一年科考很有名,因为那是一场轰动全国的考场舞弊大案,有人告发考生唐寅和徐经事先获知了考题。后经皇帝亲自主审,查无实据,但还是判了主考官失职而勒令致仕,徐经与唐寅被革除去功名永远不得应试。其实那一科躺着中枪的还有一个人,王阳明,本被主考评为第一的他被改为第二,最后仅取得二甲第七名。据说那年考题真的很刁,许多人都读不懂题意,根本无法下笔。不过,一名来自江南通州的青年举子却顺利通过了会试、殿试,中了第三甲六十五名进士,虽然排名不高,但与王阳明成了同年,他就是凌相。那一年,王阳明二十八岁,凌相二十五岁。

王阳明大名鼎鼎,天下皆知。那凌相也绝非一般人物,他字忠甫,号芹溪,先祖在元末由湖南迁通,至他已是第八世,其家为军籍。与王阳明一样,他二十一岁时就中了举人。不仅他聪慧绝伦,三弟凌楷也是冰雪聪明,与兄读书于狼山西麓的龟田草堂,小小年龄就文望蔚起,二十余岁以礼经亚魁中得正德戊辰科进士。观政结束后,王阳明被授予刑部主事,而凌相则外放山东沂水任知县,从而开始了他三十余年的政治生涯。沂水民风彪悍,讼徭役岁不均,凌相年纪虽轻,但处事极有主见,他覆恶树善,定额限征,没有多长时间,当地的老百姓就很感怀他的恩德。很快,凌相被擢升为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关于他此阶段的表现,后来崔桐给他写墓志铭时用了“守正不阿,苞苴不入”八个字。他弹劾的不职大臣有数十人之多,就是一代名臣王琼也在论列,一时间,整个朝廷肃然惮之。正德六年(1511),凌相迁广东按察司佥事兵备。其时,程乡人李四子等占据大峰嶂十四巢为乱已有数年,呼啸惠潮等地而成巨患,罹害尤甚。凌相下车伊始,率军剿之,他身先士卒,击火其巢穴,巨寇悉平。其后,不论在山东,还是辽宁,不论任太仆寺少卿,还是苑马寺正卿,他都是干得相当出彩。值得一提的是,在辽期间,他负责督修边城,城背有一山,高数十丈,广可十里,上有十方寺,为敌方驻军所在,故城中的一举一动,都被敌人看得清清楚楚。凌相深知其中利害,他指挥部队打散敌人,围之境内,告谕此山为我故土之地,并与之签订条约,双方不可违背。至此,这块险地始为大明所得。五十三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四川右布政使,两年后任云南左布政使,仅一年,又出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督理军务。每到一处,他都从容筹划,动无遗策,为当世所器重。两年后,他以病恳请辞官,皇帝温旨抚慰不许辞。凌相因眼睛近视,曾于云南任职内偶有失礼之处,后来有人犯了同样问题,追论到他,他便再次上疏乞休,在嘉靖十一年(1532)得以致仕。八年后,他病卒于通州。皇帝知道后,赐葬祭如礼。凌相著有《芹溪奏议》《龟田诗文全集》若干卷。他的奏议被评为“言言剀切”,诗与赋“纵笔所如,情景自见”,而古文则是“若不经意而风力遒劲,气不可遏”,可惜这些已不见存世,唯《五山耆旧集》卷二收有他的诗作五首。

自那年观政后,王阳明与凌相在各自人生轨道上奔波不息。虽然两人都曾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但凌相任职于王阳明之后十二年,而那时王阳明已经去世了。近有某小说写王阳明在江西剿匪的时候,凌相为广东兵备佥事,曾经提兵相助,又说凌相曾追随王阳明剿匪数年云云,纯属无稽之谈,因为王阳明驰骋江西之时,凌相正在辽东。倒是他弟弟凌楷曾以户部出督江西诸郡收缴钱粮,不过那时王阳明还未到江西任职。

虽然他们在职场上没有交集,但不妨碍两人成为至交好友。凌相的母亲杨氏去世于正德八年(1513),两年后,凌相准备将之安葬在祖茔之左,因为当时凌相父亲凌云还在世,他有一个疑问,就是“先孺人附于祖茔之左,昭也,家君百岁后将合焉。葬左则疑于阳,虚右则疑于阴”,他不知该如何处理,就问葬于王阳明。王阳明回答说:“附也,则祖为之尊,左阳右阴也。阳兼阴而主变者也,阴从阳而主常者也。阳在左则居左,而在右则居右;阴在左则从左,而在右则从右。其虚右而从左乎?”于是,凌相按照王阳明的指点,将母亲以虚右而从左的方式安葬于狼山之西。凌相还请王阳明为母亲撰写墓志铭。说实话,王阳明一向不肯轻易为人撰写墓志铭,尤其是妇女,更为谨慎,但也非绝对不写,要求就是“必其贤者也”。然而,他却很乐意为凌母撰志,因为杨氏就是一位贤者,他是通过多方面证实的,其中有其夫之状,有乡人之所传,也有其子之言。他在文中写道:

子佥宪相,与同年,贤也;地官员外郎楷,又贤也;孺人之慈训存焉。相尝为予言孺人之贤,十余年矣。

十几年前,凌相就曾与王阳明说起过他的母亲,可见他们中进士时,关系就非常亲密。此外,王阳明还写道“吾乡之士游业于通者以十数,称通之巨族以凌氏为最”,说明王阳明对南通州这个地方一点都不陌生。

王阳明还给凌相写过两首七律:《谢凌佥宪惠吕四鹤两首》。原来,凌相曾经送给王阳明通州名产——吕四鹤。当年,吕四鹤与辽东鹤、华亭鹤并称天下三大名鹤。王阳明收到后,非常开心,就写了这首诗以谢之。民国期间,南通名士费范九还选诗中“雪衣喜见风前舞,清唳常思月下闻”一句书作对联,为其外甥,也是凌氏后人凌君钰收藏。至于原诗手迹以及全诗内容,已经邈如云鹤,不知所终了。

世人皆知王阳明有湛若水、黄绾、王文辕、许璋等最为相契的莫逆之交,也有徐爱、王畿、冀元享等心意相通的诸多弟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凌相这样相知甚深的好友。两人固有同年之谊,更重要的是性格相投,性情相近,兴趣相同,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的贤之大者。能够遇到至交好友实是人生幸事,“得引手一扶”,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映照,用彼此的精神照亮沉闷窒息的暗夜。王阳明在一步步成为圣贤的大道上阔步奋进,凌相也在自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文字有时会丢失,故事有时会消亡,而隐匿于时间深处的友情,总会在不经意间缓缓浮现。

2023-06-0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8692.html 1 3 王阳明与凌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