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沙地女人的 “布头篮”

□杨汉祥

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带刚上小学的外孙女去邻县参观一家小型民俗博物馆。馆内展出当年通东一带沙地人家所用的各种老式家具以及其他各种老物件,外孙女格外新奇。突然,她在一只用芦苇编织的小芦篮前面驻足不前,并仔细打量起来,因为她不懂这是什么物件,也不懂有什么用途。我走过去看了先也是一愣,毕竟时隔数十年,一时记不清这是何物,最后才好不容易想起来,这不是当年沙地人家女人专用的“布头篮”吗?这在四五十年前沙地人家中都能见到,于是我就给外孙女详细讲起这个老物件的名称与用途。

所谓布头篮,实际上与北方人家中备有的“针线箩”属于同一类物件,都是家庭主妇乃至大姑娘、小媳妇的必备之物。但两者之间也有不少区别。比如,在制作材料上,针线箩是用竹子破成竹篾编制而成,讲究一点的用藤条编制;而布头篮是把芦苇轧成芦篾后编织而成。在形状上,针线箩呈圆扁形,小巧、精美、玲珑;而布头篮则是方底圆帮,像一只没有提把手的小竹篮,而且比针线箩要大得多,做工也没有针线箩那样精致与细巧;在其用途上,针线箩是专门用来存放女人做针线活时用的缝衣针、顶针、剪刀、线团、线板之类;而布头篮内放的除了这些针头线脑外,更多的还有从各种布料上裁剪下来边角斜料,小的只有手掌大小,大的有两三尺之多,当地沙地人称这类布为零头布。另外,像量布的竹尺、扎鞋底的锥子以及鞋楦、鞋拔子之类的物品一般也都放在里面,所以布头篮存放的东西十分繁杂。记得过去大人看见自家小孩衣服口袋里乱七八糟、所塞的东西太多时,就往往嗔怪着说他们的衣服口袋像一只布头篮。

过去沙地人家的主妇何以要备上那些有别于针线箩的布头篮呢?原因是她们平时除了经常用针线缝制衣裤外,更多的还要缝补衣物。由于过去人们生活条件差,做上一套衣服后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给一家人缝补衣服成了很多家庭主妇空余时间常做的一件活计。缝补衣服除了用缝衣针、顶针、剪刀、棉线之类外,还要用到各种颜色的布头布脑。再说为了做针线时使用方便,人们就想到干脆用芦苇篾去编一只布头篮,把这些所用到的物件全装在里面。难怪过去常有人戏称这布头篮就是女人们缝缝补补时所用的“工具箱”与“配件箱”。记得我小时候逢到请母亲帮我补穿破了的衣服时,她就一边拿起破衣服仔细思考着该怎么补才合适,一边让我去她房间里把布头篮拿过来,接着她就从里面找出针线以及合适的布片,并专心致志地缝补起来,这就是当年我母亲做针线活时的“标配”动作。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衣服裤子等穿戴物件全部买现成的,很少有人愿意穿手工缝制的老式衣裤。衣裤一旦穿旧了就当场淘汰,穿破了也根本不会去补,所以针线活早已从家庭主妇手中淡出,于是布头篮也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即使在通东启海一带的沙地人家,也很难再见到布头篮的踪迹。至于有人家留下的布头篮被当作“古董”,或作为老物件摆放在民俗博物馆里,也是情理之中。

2023-06-10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8923.html 1 3 沙地女人的 “布头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