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新明
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要获取调查研究真情实效,关键要着力构建环环相扣的“深调+细查+精研+真究”工作闭环,以调查研究之“矢”射向为政理事之“的”。
从高处立方向,带着疑问号深“调”,以服务中心主动出题。“调”就是要确定方向和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谈调查研究时说,只是“去过”不能算数,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选什么样的题、从哪个方向选题直接决定调查研究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要坚持吃透“上情”提高调研站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站在工作全局高度,聚焦群众主体、对准民生核心、剖析问题所在,找准重点调研课题,做到与大局全局同行同向、与群众关切同忧同思、与实践问题同频同振。坚持摸清“下情”提高调研站位,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前了解实际情况。坚持把准“内情”提高调研站位,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将重点放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工作基础薄弱的突出问题上,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学习“外情”提高调研站位,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创新举措,因地制宜消化吸收、启发思路。要坚持“四情”结合、融会贯通、开拓创新,科学设置调研课题,合理制定调研计划,找准调研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将主动权牢牢攥在手心,真正实现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
从点处察实情,带着感叹号细“查”,以优化方式精准破题。“查”就是查实情、查问题、查数据、查来龙去脉。搞调研,就要带着问题下去,力求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要回答好“谁去调研?去哪调研?调研什么?怎么调研?”这几个问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方法,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拿出钉钉子精神,回避“经典路线”,在“真发现问题”上用心思,在“发现真问题”上用气力,以解剖麻雀的态度、蹲下去看清蚂蚁的精神,以一竿子插到底的钻劲,将群众呼声置顶,多看实绩实效、少看痕迹资料,多听群众“味苦”“带刺”的意见,少听一些“精心准备”的汇报,善于利用考察、访谈、问卷等形式,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在深入调查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现状,更要善于分析现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提升细节观察、数据分析、逻辑判断的能力,练就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以及因小见大的“火眼金睛”。
从新处探方法,带着大句号精“研”,以把握规律聚智解题。调查研究绝不能仅仅满足了解情况“是什么”,而要吃透“为什么”,更要答好“怎么办”。研究得少、分析不足,自然得不出高价值的结论。要突出“研”的主体地位。突出研用并重、研以致用,避免一叶障目,防止调多研少,深入调查后,还要进行细致思考、深挖细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把是否有利于解决问题作为衡量调研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研”之有方。过河需要船或桥,调查研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摸规律、找真知,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抓住问题表象这根“藤”,摸出内在矛盾这颗“瓜”;以对症下药,破而后立的钻劲,打倒“拦路虎”、细啃“硬骨头”,通过对比分析、实证研究、指标评估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系统化整理、条理化分析,查摆出问题症结、分析出客观规律,拿出解决矛盾问题的实策。要在“研”中发现“细节的力量”。深入基层调研,绝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要对调查研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加工、精加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找出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确保做到“研之凿凿”“研之有物”,让调查研究一环接着一环扣,环环相扣出实绩。
从实处利长远,带着省略号真“究”,以人民满意全面结题。“究”就是要究其根源、究其实质、究其对策,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必须把目标导向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深剖析、思良策”解决问题,把“唯实”的标尺立起来,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调查研究成果的刻度,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找准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成果清单。对待调查研究要用真心真情,善于用系统集成思维归纳成绩、总结亮点,对质量高、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要形成工作方案或工作机制,加快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要“真落实、广运用”转化成果,聚焦调研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探索推行回访制度,开展回访活动,切勿一调了之、一走了之、一交了之 ,不能搞“烂尾式调研”,主动下单位、进企业、入农户,了解调研成果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还不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再“回炉”研究、调整优化,聚力聚智转化为成熟果实,得出实践对策,做到因时而变、随势而制。
(作者系南通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