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张謇和南通医院的首任院长

建院初期,熊辅龙为乡人诊病。

□吴晓芳

张謇对熊辅龙的赏识之意、推荐之情跃然纸上,而熊辅龙在南通推行西医所取得的成效也被张謇所肯定。

张謇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实业取得成功后,又在南通构建了庞大的慈善体系。医学事业作为张謇慈善事业的核心板块,也是他探索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张謇认为,“医道与人生性命息息相关”,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让张謇萌生了创办医院和医校的设想。1903年,张謇东渡日本进行了为期70天的考察,此次考察的重点是教育和实业,可能路途劳累导致了他突发牙病,使他不得不连续六天到日本医科治疗牙齿,直到“镶齿成”,这段关于治疗牙病的记录才告一段落。在日本考察期间,张謇还参观了医学校,观看了医校的教室设置。他注意到日本医校细菌室的显微镜购自德国,可以放大五十倍至一千三百十五倍,“视极微茫之肺病了然莹澈矣”。这些经历,都让张謇极为感慨,他在日记中记载:“日本医学发达最先,非独其士大夫所自负,德、法各国闻亦许之……”回国后,张謇即在南通开展全面的城市建设,并于1904年派遣通州师范毕业生熊辅龙赴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以储备医学人才。1910年,张謇在筹备自治公所时就有创办医院的想法,但派往日本的熊辅龙暂未归国,所以此事暂缓。

1911年,南通为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军政分府,并设军医处。刚刚回国的熊辅龙受张謇、张詧之命担任军医处首任军医。由于张謇等人的积极斡旋,南通和平光复,军医处旋即扩充为民用,改成通州(南通)医院。1912年,为了培养医学人才,张謇、张詧又委托熊辅龙创办私立通州医院附设医科学校。这所医学专门学校是国人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而且也是我国民办高等医学教育本土化的发端。张謇为医校题写校训“祈通中西 以宏慈善”。作为张謇“祈通中西”理念在医学实践中的首位施行者、推行者,熊辅龙以自己所学,推动地方医学进步和发展,开启了南通现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先河。

1912年1月27日,熊辅龙施行南通地区首例乳癌切除术,他说:“乳癌为外科重症。中医治法,效验盖鲜。”他强调,相对于中医而言,西医治疗乳癌的效果更佳。病人胡保氏,女,58岁,右侧乳房癌变,去年11月下旬就诊,自诉“痛如烧灼,夜不成眠”,熊辅龙诊之发现其“皮肤破溃,流黄水”“盖核根已达肋骨矣”。由于病灶较深,熊辅龙建议采用西医手术,胡保氏虽点头同意,但对西医手术颇有畏惧,对熊辅龙约定的手术日期也爽约未至。一月后,胡保氏病情加重,锥心的病痛、求生的欲望让她暂且放下了对西医的怀疑和畏惧,她主动联系熊辅龙,决定手术。熊辅龙对这次手术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以至于胡保氏在没有遵从禁食医嘱而导致麻醉后出现呕吐、窒息的紧急情况下,熊辅龙也能临危不惧,以扎实的医学技术化险为夷。术后两周,缝合口渐渐愈合。“胡保氏亦安然无恙,至今犹相过从焉。”这次手术是张謇“祈通中西”思想在医学中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消除了民众对西医的猜忌、怀疑和畏惧,也让熊辅龙声名大噪。这次手术必然给了熊辅龙很大的触动。国人对西医的畏惧和猜疑始终盘旋在他心中。

1915年,在张謇和张詧的大力支持下,熊辅龙施行了南通首例尸体解剖术。这对于开化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次尸体解剖被《通海新报》称之“为吾通破天荒之第一声”。民国四年五月十五日的《通海新报》以《医校尸体解剖记》为题记录了尸体解剖的全过程,并称颂张謇和张詧,“张退张啬二公投此巨资创办医校医院,毅力宏愿,实不愧区区为一地方之计。愿官府热心提倡增其经验,又愿国人舍身解剖以开风气”。民国四年五月十六日的《申报》也以题为《参观南通医院尸体解剖记》进行报道,对张謇张詧所办的医院和医校十分肯定,“南通慈善事业如养志育婴残废盲哑等院,办理颇著成效。而医院之规模较他项慈善事业则尤为宏大”。这项宏大的医学事业,是张謇“祈通中西”的生动实践。1919年,张謇在《为沟通中西医学致阎督军函》中说:“医但言理则空,药各有则实。必实而后空可证,必空而后实可神。”阐述了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意义。1916年,熊辅龙离开医院再赴日本求学,张謇依然对他十分关注。1921年1月13日,张謇曾写信给时任江苏教育厅厅长的符鼎升,专意推荐熊辅龙担任苏州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校长一职,“熊生辅龙本南通师范学生,经前周督咨送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毕业以后即任南通医校及医院主任。通人之知西医,盖自此始。在通七年,复往日本研究医学。”张謇对熊辅龙的赏识之意、推荐之情跃然纸上,而熊辅龙在南通推行西医所取得的成效也被张謇所肯定。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023-06-1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9478.html 1 3 张謇和南通医院的首任院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