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羽
在苏北曾经有个最大的竹园,那是周家的,方圆百亩。宁静时,沙沙私语如歌如筝,枝梢勾一轮明月,更显幽深恬静。大风起时,如波涛翻滚,战马奔腾,呼啸壮阔。
竹园主人姓周名德忠,精通文墨,曾得过乡试秀才,偏爱江南名画家郑板桥的瘦竹图,清风亮节。闲时,磨墨展宣,挥毫勾勒,神韵毕现。
其实周德忠并非南通人。据传说,他来自河北沧州,在京试科考有幸与张謇相熟相识,好感于张謇的博学儒雅,忠厚善良,科考落榜后,便执席投奔南通张謇。正巧张謇高中状元后,回到家乡正筹建大生纱厂,招兵买马,广纳贤才,便留他在纱厂辅佐监理,放手让他管理砖木采购,金银出纳,事无巨细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张謇看重。
不料,1898年大生纱厂竣工待旦,他却生了一场大病,肺炎。这种病在当时属慢性病,不治之症。他深知不能再为张謇效力于鞍前马后心生愧疚,想告病还乡,又觉得千山万水,经不起旅途颠簸。在南通生活久了,感情上也喜欢上这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富庶之地。张謇为他的情深义重感动,便在通扬河畔,为他购置田亩,造屋建院,并亲自挥毫悬匾“月照凌志”,以激励他早日康复。
周德忠是聪慧之人,既然张謇庇荫,总不能贪心不足,为张謇制造麻烦。于是,他便请人从江南购竹植根,这不仅是他喜欢竹,而竹全身是宝,竹叶芯可以泡茶,清凉祛火,张謇有空来访小坐,便喝过周德忠泡过的竹芯茶。每年的竹笋、竹竿可以运到集市上去卖,换些口粮,这样就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
令周德忠颇感意外和得意的是,数年之后,自己的几亩地的竹子,沿岸蹿长,竹林密布,蔚为壮观,形成了苏北地区屈指一数的大竹园。竹多必伐,于是,周德忠就雇船运到唐闸市场去卖。自古以来,竹便是生活的必需品,粗的可以做连枷,锄头柄,细的可以劈、撕、削,制成淘米箩、方篾篮儿、凉席,大大繁荣了唐闸竹篾市场,养活了一批能工巧匠的手艺人。有经营头脑的,把竹沿古通扬运河运送到盐城、兴化,做起了竹的生意。
民国27年,时世风云正酣,城头王旗变幻,百姓生活在动荡之中,朝不保夕,苦受煎熬。周德忠家的竹园却顽强生长着,依然茂盛。未曾想,这竹园在革命初期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贡献呢!
那是一个秋后的下午,周德忠忙完田间活计,泡一杯竹芯茶,依窗听竹细细私语,仿佛有说不尽的话儿欲与他交流。周德忠经过一天的劳累,此刻放松心情,脸上显露出坦然的惬意。这时,从边门隐进两个人来,周德忠甚是疑惑,推门迎出去。来人见周德忠身着蓝染布衫,方口布鞋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一脸清癯之中有几缕花白的头发毕恭毕敬地梳向脑后。来人赶忙拱手道:“冒犯先生雅思,得罪,得罪。”周德忠施以还礼:“贵客有何指教?”“指教不敢当,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是武工队的。”周德忠听了一惊,忙举手引路:“屋里说话。”待客人坐定,每人泡了一杯竹芯茶,缕缕热气飘散,顿时清香满屋。
对武工队,周德忠早有耳闻,自从红十四军沿江辗转北上,当地老百姓不堪忍受穷苦与压迫,便与十四军留守战士组织起一支地方武装,打击白匪。来人这时说道:“实不相瞒,我们是想借先生的竹园一用,我们有几个兄弟在雉水县城袭击伪行政公署时负伤,想借先生的竹园藏匿养伤,希望先生帮助。”周德忠听完,爽朗一笑,毫不思索地脱口而出:“谁帮老百姓,我就帮谁,天经地义,不必客套。”
来人见周德忠深明大义,忐忑之心宽慰了下来,突然问道:“先生可还认识我吗?”周德忠一愣,细细端详着眼前壮汉,似曾相识,但一时半刻记不起是谁。来人呷了一口茶,脸色有些微微泛红,说:“还记得小三子吗?他曾得到过先生的教诲呢!”一经提醒,周德忠满脸诧异:“你是小三子于咸吗?威震江北的武工队队长于咸?”周德忠这才记起眼前的壮汉曾做过小贼,偷过他竹园的竹子呢。
大约是竹园初植伊始的第三个年头,青竹根根坚挺,枝繁叶茂,在通扬河的清风下翘首弄姿,规模初显。周德忠的病在张謇的关心下,逐渐好转,有时他也沿河岸走走,以驱散久病的压抑,呼吸竹林深处的清新空气。一天,他写完给张謇告慰病况无碍的信,便到竹园小憩,突然看见一个人影在竹林深处用草绳捆竹,本想大喝一声,待走近一瞧,竟是衣衫褴褛的少年。少年这时也看到了周德忠,顿时脸颊绯红,羞愧地埋头打颤。周德忠看着这位既不逃走,也不说话的少年,知道并非恶徒,遂起怜悯之心,用手拉着少年回到家里,煮了一顿饭菜款待少年,并和少年拉起家常,才得知乳名小三子的少年无意做贼,家里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更无钱无粮交纳私塾学堂费用。周德忠望着饭饱神缓的少年说:“少年无知,可以理解,但做人万万不可走黑道,要学做竹,高风亮节,正直坚挺,方不枉为人世一遭啊。”说完背着那捆竹送了少年一程又一程,临分别的时候拉着少年小三子的手叮嘱道:“有困难可来找我。”
然而,自从与少年分别之后,却杳无音讯。周德忠的善举却在四乡八邻传为佳话。至此,周家竹园的竹子一根都未少过。
望着眼前的汉子,周德忠一阵欣喜,莞尔笑道:“缘分呢,山不转水转,路不逢人逢,莫非是应当年之约而来?”于咸道:“先生幽默,正是。”
周德忠从此除了打理田庄,便砍伐旧竹换取银两,暗中四处奔波,凭着老关系去南通城里求医买药,秘密送到藏在竹林深处的武工队手里。周德忠心里明白,那于咸已不再是当年的羞涩少年,已经成熟为办事果断,粗外慧中的指挥员了,之所以选择竹林隐藏,偌大的苏北平原竹园可真算是最好的天然屏障。繁密的竹林要找到一两个人,非得千军万马。搭建隐藏住所只需竹叶便可遮风挡雨。即使匪兵清剿,退,可乘船沿通扬河秘密转移,藏,可以枯枝覆盖,了无踪迹。
闲时,周德忠常邀于咸把酒作画,一展墨宝。周德忠的画经过多年修炼,更有意蕴,题为《一竹图》的画,曾在当年深得张謇厚爱,一枝竹只画半截为近景,竹节分明,竹节处留白如粉,嫩气毕现,旁斜一枝,几瓣竹叶点缀坚挺,气势如剑,不屈不挠。中景,一曲清波沿田舍潺潺而远,耕牛奋力拉犁助曲水环绕之势。远处,青山腾云古刹微茫,正暗合山河一枝独秀,写照张謇的强民富国之心。曾挂在张謇客厅展示过。
于咸一幅幅看过去,惊得痴迷:“先生好画笔。”深邃的目光望着宽厚仁慈的周德忠,透出幽怨的愁云:“恕我直言,眼下精品皆属扛鼎珍品,可比板桥,只可惜,当今浊世,隐埋了先生啊。”周德忠凄然一笑:“闲趣,闲趣,只求一枝独雅即可。”
从此,周德忠和于咸竟成了莫逆之交。每次交战之后或秘密活动,于咸便来周家竹园,直到于咸在一次拔除敌伪据点时不幸中弹牺牲,周德忠摆炉焚香七天,头发一日间花白了许多。
到了民国34年,周德忠万万没料到,自己苦心经营的竹园却成了日本强盗的侵略工具。
自从日冦侵占南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闹得满城血腥,为了清剿抗日武装,日伪用竹篱笆圈起封锁线。周家竹园未能逃脱虎视眈眈的馋涎,丰茂的竹园终于在日伪阴森森的刺刀下遭到洗劫。竹乃清雅之物,却遭污浊。周德忠想到自己晚景凄凉,黯然长叹:“国破家何在?要竹又有何用。”深夜里趁人们熟睡,把燃油倒在未被运走的竹堆,一把火点在竹叶上,顷刻,火借风势,迅速腾空而起,映红了天际。周德忠望着相依相伴的竹园,火光中虚浮的脸颊流下两行热泪……
大火在人们惊醒的目光中翻卷,“噼噼啪啪”的爆炸声飞泻在茫茫黑夜,给人留下对周家竹园悠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