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抢抓新风口 绘就乡村振兴“和美”底色

□李彤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二十年以来,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也为我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理念遵循和路径指引。6月下旬,南通发出全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动员,动员会从市、县、镇一直开到村党组织书记一级,意味着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的浙江发展模式将在我市全面实施,一场和美乡村新实践已全面开启。

做大“百千工程”,匠心坚守、务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至2025年建成1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市面上1514个涉农村居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均已明确,方案能否从“纸上”落到“地上”,全在于人。农业生产离不开人,粮食的丰产增收更离不开人才,以“百千工程”为抓手,需要务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这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绝不能浅尝辄止,落实的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容不得半点心浮气躁。眼下,壮大“匠心农人”队伍是当务之急,要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农业农村人才的成长打造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渠道,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保持战略定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

做优“百千工程”,颠覆创新、拓展产业融合新增长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更是前行的明灯,实施“百千工程”,农民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实际的需求出发、最关注的诉求入手,“垦荒”之路自然不会一帆风顺。有困难不怕,怕的是遇到问题后退缩或不敢直面解决。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一产占比仅4.5%,如果就农业抓乡村振兴,或者简单移植城市二三产业,是抓不出产业振兴的,必须立足本乡本土资源优势,做好三产融合发展文章。目前南通着力放大“土特产”效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产业融合新增长点得到进一步拓展,从初始阶段的单一卖产品到如今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这一“区域化打造农文旅品牌”的做法,无疑是对融合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更多的“百千蝶变”会让实际效益变得肉眼可见。

做强“百千工程”,凝心聚力、以绣花功夫打造和美乡村。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高质量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动光纤入户、5G网络向乡村覆盖……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均等化、通达化,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我们要看到,乡村文明是实施“百千工程”的灵魂,因此要“塑形”,更要“铸魂”,全面彰显江海乡村文明新气象。这就需要坚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手抓,推动江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要大力涵养文明乡风,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还要推进移风易俗,与时俱进丰富拓展村规民约内容。打造和美乡村同样需要绣花功夫,依托本土资源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把“生态优势”变为“民生福利”,推动现代乡村文明蔚然成风,凝心聚力把“百千工程”推向深入、取得实效。

2023-07-0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1437.html 1 3 抢抓新风口 绘就乡村振兴“和美”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