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草案共5章38条,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领导体制和工作原则、内容、部门职责、对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等。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落实宪法规定,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真实的。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对比中,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和文学作品表现等多种形式,引导人们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尤其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全过程,融入各类主题教育中。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