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学与思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蔡娟 瞿冬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赋予江苏“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务,饱含对江苏的殷殷期许、谆谆教诲和款款深情。他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江苏要“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至关重要的是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要激发广大党员的主观动能,深化与社会各类主体的互动合作、优化民生服务,从而对基层治理的结构、议题、绩效和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把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责任和协同合作,构建分类明晰、责任明确、易于操作的治理体系。牢记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加强基层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基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基层作风建设成效的标准,建设担当实干、风清气正的基层治理文化。坚持问题导向,将自上而下的党建任务考核转向以治理实效来检验党建成果,构建一种具有可控性、可调适性、网络化的“党政嵌入式韧性治理”模式,以基层治理新成效赢得群众赞誉。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聚焦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市域路径。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着力把服务群众与化解矛盾结合起来,加强源头化解、诉源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加快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综合平台,切实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和安全发展底线,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坚持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必须把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加强民主协商,促进公众参与。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坐标,明确民主议事协商的主体、程序和范围,构建民主协商体系。通过民主协商、邻里互动,搭建居民自治平台,确保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着眼于补齐民生短板,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构建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使群众能够及时高效表达利益诉求、监督违规行为。强化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和利益整合功能,利用党员血缘、地缘和业缘等社会资源优势,以“党员包户”“党建服务站”“党建同心圆”等工作机制实现党建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和制度化,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解决群众难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培育社会力量,构建治理共同体。应赋权基层,构建社会力量联通政府和百姓的闭合网络,形成协同共治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单元下沉至城乡社区层面,尤其要注重激活社区精英群体,带动规范居民社区行为与社区生活,实现从营造社区生活共同体向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迈进。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强化党组织在舆论引导、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政治保障、培育社会组织等方面发挥总揽全局和统筹协调的作用。一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党委要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协调,政府要行使好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责,市场要在竞争性物品和服务提供上发挥作用,社会组织要提供优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居民要自觉承担自治责任。通过统筹协调、规范引导、组织动员、支持服务、凝聚骨干等方式,平衡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关系。二是实现德治、法治、自治的集成治理。不仅注重党建在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领域的引领,提高基层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而且要通过补位、整合、调控等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融汇集成,促进基层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均衡。三是推动智能化治理。通过“党建+数据平台”“党建+问题导向”“党建+网格联动”的有效探索,促进基层治理理念、体系格局、机制体制、环境技术、行动规范等由传统粗放管理向现代精细治理转换。还要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工作体系,以小单元治理新模式支撑起精细化治理大格局,确保基层网格化治理细“治”入“微”,筑牢善治底板,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总之,“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必须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7-10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1943.html 1 3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