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暴雨过后,又迎高温天气,海门区四甲镇货隆村“一村一品”小辣椒试验田里杂草疯长。田里湿度大,气温高,杂草甚至高于辣椒苗,小辣椒不透风,红透的辣椒有的已经开始腐烂,加上人手不够,这让村党总支书记肖蕾心急如焚。了解村里困难后,该村的20余名党员同志主动请缨,利用两天时间帮助村里收获辣椒,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海门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立足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市、区)定位,进一步放大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领航作用,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全面振兴“基座工程”,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画卷。
打造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
在包场镇轧西村,稻虾谷基地在去年70亩基础上,新增了30亩。黄袁龙作为轧西村先行先试的带头人,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本村农户加入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助推全村农业产业化。
黄袁龙是海门村干部“敢为”的一个缩影。海门把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关键,全面实行村干部专业化管理,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海门建立了由百名示范、千名领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主的“青蓝结对”示范基地30个,1043名新进班子成员与区镇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优秀村(社区)书记结成青蓝对子,制定以带思想、带作风、带工作为主线的“三带”导师责任清单,强化接力培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海门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全区统考制”,230名村党组织书记在全区范围比学赶超,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三年来,共有28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转为事业编制人员,更加提振了基层干部奋发有为的精气神。2022年度,海门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第一等次;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为民服务支部建在网格上
在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临江新区为民村建立了河道网格化管理机制,保洁员按网格划分责任片区,同时安排志愿者协助其对河道进行清理。“依托网格化管理,加大日常巡查考核力度,农村环境实现常治长效。”为民村党总支书记陈义说。
海门科学划分网格,按照300户农户的标准划定综合网格,在综合网格划定的基础上,按照50至100户左右的标准划定微网格。目前,全区230个行政村共划定综合网格969个、微网格4131个,进一步织密了治理单元。
在科学规划网格的基础上,海门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全区一共建立了网格党支部969个、微网格党小组1500多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的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和网格长,网格党支部委员兼任微网格党小组长。
同时,海门开展全区集中走访行动,入户走访收集“网格声音”。由区、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下沉网格,与包片村(居)民见面访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加深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群众满意度。行动期间,共走访村(社区)293个,走访户数39.8万余户、走访人数101万余人,走访率100%;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083个,解决2081个。
智慧化治理刷新乡村生活
5月底,悦来镇发生一起交通逃逸事故,一位老人在小路上被撞,民警通过调取村部监控等手段,16个小时就抓获了逃逸的嫌疑人;秸秆禁烧期间,海门各区镇、部门除了传统的发放宣传单、大喇叭宣传等手段外,都采用了无人机巡查等现代化手段……如今,在农村,更多的智慧化、智能化治理手段被启用,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运行机制上,海门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壁垒,构建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托区镇两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整合城管、市监、环保、应急、消防、民政、教育、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吹响社会治理协奏曲。
同时,聚焦智慧化治理方向,构建“一网通联、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集党组织、党员线上工作、学习、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智慧平台,设有党建地图、红客厅、红色直播、示范培育、党务管理、先锋指数和基座工程七大板块,具备线上支部管理、党员教育、基层网格治理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依托新百千万工程,深化“警网”融合,建立工作流转和办理反馈机制、定期会商和分析研判机制、双向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目前,在“警网”组团开展的流动人口大走访服务活动中,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3.1万余条、变更9153条、注销4812条、登记出租房屋2430间,收集问题诉求693个、处置完成605个,处置率87.3%。
本报记者 黄天玲 本报通讯员 袁园 倪浩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