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观点声音

近年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夜晚亮化、能源清洁化。这不仅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优化了人居环境,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三分建,七分管。笔者近日调研时发现,个别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护甚至不管护的情况。确保各类已建成设施持续稳定运行,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厘清责任,解决“谁来管”。各地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立起清晰的管护责任制度。分类施策,解决“怎么管”。在管护方式上,可以建立健全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没有收益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应担起管护责任,既可以直接管,也可以购买服务。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解决“经费从哪来”。各地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创新资金筹措形式,建立、优化资金保障机制。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

——人民日报《农村基础设施,建好更要管好》

今日中国,绿色发展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据媒体日前报道,浙江以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培大育强、生态产业价值转化等为主线,以建设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抓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回望来时路,着眼向未来,我们越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当前,我们尤其需要坚定绿色发展的决心、信心、恒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绿色成为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确保向好向美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并非决然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将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而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努力厚植绿色这一发展底色,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必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光明日报《绿色优先,让万里河山更多姿》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日益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也对劳动者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大力度培养和使用数字化领域的新型技能人才——数字工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与传统技能人才不同,数字工匠是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渗透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中,数据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字化应用能力是这类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数字素养与技能。要加强数字工匠人才培育顶层设计,转变“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通过建立健全职业技术分层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数字人才发展政策,开展多维度数字技能竞赛,提升数字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从而营造“崇技尚能”的社会氛围。

——经济日报《补齐数字工匠缺口》

这几天,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在爆红网络的同时,也被“索隐派”赋予了其与歌坛若干名人的“爱恨情仇”。诸如“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云云,被认为是隐喻,进而对号入座。歌词之所本,乃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同名篇章,这是摆在明面的。简言蒲氏《罗刹海市》故事,为“美风姿”的马骥跟人出海经商,被台风刮去“其人皆奇丑”的大罗刹国。蒲松龄当然是从自身文化立场出发来界定美丑的,出发点显见是在针砭以丑为美的世界,这正是他身边的社会现实也说不定。用流行音乐来演绎古代文学经典,倘若不幸而为“索隐派”所言中,果真指桑骂槐,利用公共平台泄私愤,则此风殊不可取;而倘若是大家多虑了,过度解读了,则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如果带动大众关注《聊斋志异》的热潮,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之功更不可小觑。

——南方日报《罗刹》

2023-08-0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5205.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