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王进珊与李湘侨

□赵一锋

王进珊(1907—1999),如皋掘港人(今属如东),学者、报人、教育家。1922年,他考取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学校,即南通师范,在那里遇到国文教师李湘侨先生,成为其得意门生。

王进珊入校的时候,南通师范改行新制,高初、中均为三年,学校举行了一场甄别考试,将新生分为甲乙两班,甲班五年,乙班六年,王进珊被分在甲班,李湘桥教授其国文。王进珊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受李湘侨先生喜爱,王同学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文艺活动,投身爱国运动,李老师越发器重这个学生。1925年2月12日,李湘侨先生病逝,王进珊十分悲痛,与同学顾民元整理先生遗稿,集资刻印了《湘侨先生遗稿》。文稿用连青纸印,封面封底用磁青纸,顾怡生先生题签,由于经费有限,印数不多。

李湘侨,名南苏,1894年生于通州任家港,父亲湖南湘潭人,原为清水师裨将,驻守任家港多年,最终落户,遂给儿子取名“湘侨”。李湘侨六岁开蒙,后入通州公立高等小学、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3年以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次年一度去通海报馆做编辑。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国文专修科,他的才学让校长江谦刮目相看,1917年李湘侨毕业后即被江谦聘为他兼任校长的江苏第一代用师范学校国文教员。李湘侨是学人,还有一个身份是琴人,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习时遇到王燕卿,即后来梅庵古琴派的鼻祖,从其学习古琴,成为王燕卿在南方最早的弟子之一。王进珊回忆,1925年初,南通师范即将放寒假,李湘侨拖着病体带着古琴缓缓走进教室,放下古琴说:“我身体不好,给大家弹一次琴吧。”琴声由舒徐而激越,弹着弹着,一下停了,说了声“下课吧”。收拾琴囊,淡定从容低头走出教室。这是他的最后一课,竟然用一首古琴曲演绎了他的谢幕,让一段美好的记忆长久地留在学生们的记忆里。

王进珊从南通师范毕业以后,在金沙小学任教,经人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后报考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毕业后长期在国民党政府中工作。虽然他在中统、军统、三青团中有不少熟人和同学,但他并没有借此专营,而是不改书生本色,将教学和文艺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1940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院讲师,教授国文。1942年,中央文化委员会成立,《文艺先锋》半月刊创刊,王进珊任主编。1946年,王进珊应潘公展之邀,进入《申报》工作,任副刊《春秋》主编。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王进珊同学谢澄宇、张子扬劝他离开大陆,王进珊则以老母年迈,海外无亲戚,一再辞谢。

1955年,王进珊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暑假前被捕,直到次年端午节前才被释放。1957年,王进珊到无锡江苏师专任教,1958年随学校迁往徐州。“文革”中,王进珊由于“历史原因”在劫难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获得自由,1986年最终平反。平反时,王进珊已是79岁老人,他一门心思教学带研究生,连续带出三届元明清文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晚年研究宋元南戏。1990年王进珊编撰《戏文叙录》完稿,共计26万字,收集南戏剧目390余种。

纵观王进珊一生,学术研究面很广,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从话剧到戏剧,著作等身,造诣极高。与早逝的老师李湘侨相比,王进珊寿高92岁,是幸运的。

2023-08-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6107.html 1 3 王进珊与李湘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