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航
吴氏是白蒲第一大姓。截至2010年,吴姓人口数近4000,位居白蒲各姓之首。元末,吴氏先人吴七四为躲避兵燹,从苏州迁入南通。其子吴进又迁如皋西厢,其孙吴晟(1352—1436,字永华)后迁白蒲,成为白蒲吴氏始祖。吴氏入蒲,至今约有600年的历史。白蒲《吴氏家乘》初创于明万历年间,后又于明崇祯、清康熙、雍正、乾隆、咸丰年间续修。张廷玉、董邦达、沈岐等政要名流,纷纷为此谱作序。仅在清朝,白蒲吴氏共出举人15名、贡生38位。吴氏家训曰:“聪明人宜学厚。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以厚为德,以善为本,吴氏族人才热衷于悬壶济世。
从清初到民国,如皋白蒲吴氏,涌现出众多医人。清末《白蒲镇志》与今人编写的《江苏历代医人志》,就有白蒲吴氏十二世吴奋庸、吴芬、吴元庆,十四世吴遵熹、吴篪的传记。只是相关生卒年的记载讹误不断,而且部分吴氏医人生平,未曾录入两册书中。有鉴于此,笔者翻阅白蒲《吴氏家乘》(咸丰九年编印)等书,耙梳旧籍,挖掘新证,厘清史料,端本清源,以补医史,以惠学林。
吴奋庸,字协华。《吴氏家乘》录有《协华公列传》:他继承家学,自幼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于是刻苦钻研李东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而能造其极”,成为地方名医。许多病人,经他治疗,能够痊愈。
《白蒲镇志》(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及《江苏历代医人志》《如皋县卫生志》将吴奋庸记为“明人”,有待商榷。首先考证生年。《吴氏家乘》记载,其父吴应龙生于明末天启壬戌年(1622),其弟吴桂生于顺治辛丑年(1661年)。1644年,明清鼎革,而且吴奋庸是老三,前面还有两位哥哥。由此可推,吴奋庸生于明末清初。
其次再述卒年。雍正乙巳年(1725),曹枢任职如皋知县。徐陶璋(康熙五十四年状元)前往如皋,拜访曹枢。任职内阁纂修的吴会,放假回乡,恳请徐陶璋为亡父吴奋庸作传。因此,吴奋庸至迟卒于1725年。参考生卒年的推论,吴奋庸一生,基本生活在顺治、康熙年间,应为清初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