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远
九代诗人八代穷,郎君十代衍家风。
懒牛尚逊蜗牛贵,三范凭开一范雄。
这首诗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1924年写给其挚友范当世儿子范罕的,范罕即诗中的“蜗牛”。张謇的诗不仅赞许了范罕,更推崇了南通一个延绵十数代,名家辈出的范氏诗文世家。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因时代的不同,呈现着不同的历史特征。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和文化专制主义的加剧,世家大族从汉唐时代与政权结合的贵族门阀过渡到明清时代更为贴近乡土的文化家族。虽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历史却证明着一个家族如能与政权、功名若即若离、渐行渐远,则更能保存延续其精神血脉,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内在动力也许就可以从家族文化的研究中发现端倪。
自明代以来,南通文风日盛,历代文人留下经卷翰墨无数,以诗书传世的名门望族有“司寇一门俱善诗”的陈氏家族,“十世衣冠数卷诗”的李氏家族等等,其中代有才俊、延绵至今的布衣世家——范氏家族则独领风骚。
范氏文化世家从晚明到当代延续了400余年13代,遗留了丰厚的诗文著述,其声名早已超出了南通地域,而远播海内外,历来备受文坛关注和赞誉。然而对这一家族文化的学术性研究则起步比较晚,且不充分。本世纪以来,在范氏第13代、著名书画家范曾的推动下,有关范氏家族研究机构成立,出版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等文献集,推进了研究的开展。这期间,南通大学文学院陈晓峰教授是这一轮学术研究的中坚,她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文学视野中的通州范氏家族研究”,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而她的新著《明清通州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可谓这一领域的扛鼎之作。
这部著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眼于范氏家族文化脉络的传承、演进、成就和整体精神文化特征,注重分析形成家族文化传承的时势造就和地域涵育,令人耳目一新。著者将通州范氏置身历史洪流之中,动态考察其成员境遇心态、处世方式、文学审美的演变轨迹,对这一家族文化进行了更加完整的解读诠释。著者以其深厚学术功力、治史方法对范氏家族及成员的著述文集、散佚手稿和文献别录进行了追踪考证,对家族渊源、世系传承和交游流传也作了细致梳理,不仅学术上有更深更广的突破,同时更能引导读者于行文细节处见微知著,得窥家族文化全貌。
范氏家族文学血脉的流淌也并非波澜不兴,而是在世事纷扰的明末清初及晚清时期形成了两个波峰,即第二、三代的范凤翼、范国禄父子及第十代的范当世,他们是这个诗文家族的杰出代表,正是因为他们的文学成就及学界声名,才迎来了各界对范氏家族文化的瞩目及认可。《明清通州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下篇,正是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范风翼、范国禄和范当世三人。
范氏家族文学成就最高者无疑是范当世。他是晚清“同光体”诗派的代表,又传承了“桐城—湘乡”一脉学问,他在世时已得到时贤大儒的推崇,而在当代更得到学人的关注研究。陈晓峰教授基于学术史的把握,另辟蹊径,从个案的整体考察入手,开拓了诸多新的领域,如著述版本与文献整理,诗学思想与艺术,杜诗影响与悼亡文学,交游与婚姻的文学解读等等,从多方面进一步提炼了范氏诗文的妙造精微,从中透射出晚清文坛的曲折流变。范当世一生身世坎坷,经历内忧外患,其诗文“涕泪中皆天地民物”,忧患天下、悲悯苍生的家族传统和人文情怀也在本书中得到深刻解读,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作者的准确评价:“范氏以文学的方式获得了生存的意义和精神的慰藉,实现了对现实苦难的超越和升华。”
范氏家族早期范凤翼、范国禄父子的文坛声名、诗文交往四百年来史志载录不绝,然而关于他们的丰厚著述及文学成就,尚未能真正纳入学术意义上的研究视野。特别是范国禄,其著作门类齐备,内容庞杂,涉及诸多领域,而曾刊刻行世者却多湮灭无存,稿本、抄本传世者多为海内孤存,沉晦多年,散佚各地。著者往来全国各大图书馆,对范氏父子现存著述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综合史志档案、别集家乘等材料,考辨源流、发微精义,从父子两人的著述版本、生平起落、诗文创作、结社交游、情怀操守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学术阐述,让读者能够从中深刻体味明末清初时代风云中的家族文学机变。
除此之外,读者通过此书不仅清晰地领略范氏诗文世家的文脉源流和呈现形态,还能得到关于南通传统社会生态和地域文化特征的认知和启发。关于这一方面,陈教授有着深入的思考,她指出:范氏成员不仅承载了具体多元的地域文化内涵,还以文学声望和榜样力量推动了通州艺文的繁荣,他们通过交游结社,诗文唱和,带来通州文人群体的崛起,“在极具审美的人文场域中,营造了浓厚的地域文学氛围,以完成对现实和自我的表达,广袤朴素的乡土具有了审美的意义”“通州一方水土作为社集现场与背景之,更成为精神渊薮和文学资源,生成了独具特色的江海人文景观,演变为通州的文学记忆和文化坐标”,范氏家族不仅艺文传世,同时还投身到通州文学文献的辑录和保存之中,为地域文化传承作出了特殊贡献。
因此,此书提供给学术界和读者群的资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为研究传统士林文学提供了家族视角,更描绘出家学源流与地域文化的多元立体的文学图景。相信陈晓峰教授今后的研究一定会为明清文学及南通文化贡献更多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