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紫琅茶座

书籍是 怎么“长”成的

书籍的最初用途是备忘和记录,因此原始的“散片式”的文字记录即应该算书籍的雏形,如甲骨文、金文、石刻、岩画、洞穴壁画等。

□杨谔

中国的书籍是怎么“长”成的?最早的古书又是什么样子的?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必须先简单地说一下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主要有刻划符号说、图画说和结绳记事说三种。刻划符号说有出土实物作证,6000年前就已经存在。汉字是象形文字,所以图画说似乎更不容怀疑。仔细想想,两者或许就是汉字“成长”过程中的前后脚,即“图画”是由“刻划符号”发展而来。有趣的是结绳记事说,在我国找不到实证,只能算是“传说”,在国外却是客观的存在。大约5000年前,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那里有美洲最古老的部落,他们将绳子染成不同颜色,然后在一根水平的绳子上悬挂一连串打了结的绳子,称作“奇普”。最多的有绳子2000根,有专门的结绳官,用系上绳结和解开绳结的方法记录交易、库存,受过训练的人都能读懂。结绳官类似于我国商王朝晚期在王室中负责占卜契刻甲骨文的贞人。美洲部落的结绳记事法,直到16世纪30年代仍在使用。

书籍的最初用途是备忘和记录,因此原始的“散片式”的文字记录即应该算书籍的雏形,如甲骨文、金文、石刻、岩画、洞穴壁画等。后来人们发现在经过处理的竹片、木板上可以书写文字,把它们用绳子串连起来可以抄录典籍,记录事务,于是最早的书籍——简牍便正式出现了。简牍在春秋秦汉时期最为鼎盛,汉字“册”,形象地模取了当时简牍的外形特征。有一个典故“韦编三绝”,讲孔子晚年喜读《易经》,反复研习,以至于串连竹简的韦绳更换了三次。几乎与此同时,人们发现用缣帛作为书写的载体要轻便很多,只是缣帛价格昂贵,一般人负担不起。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技术不断进步,纸张相对价廉,渐渐取代了缣帛。到东晋末年,竹简木牍也完全退出了舞台。当时缣帛及纸质书籍的形式主要是手卷,直到唐代,仍很流行。

书籍内容越丰富,手卷就会越长,若要想读最后的文字,非得全部展开不可。人们于是想到了把书页折叠起来的方法,可以拉开,可以叠起来,又可以翻动,占用空间也小。随着印刷术的兴起与不断进步,装订技术也随之不断出新,出现了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骑马订、胶装等多种样式的书籍,直到如今电子书的出现。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从诗中的“泛览”与“流观”四个字推出:陶渊明当时读的《周王传》与《山海经》,当是纸质的手卷形式的书籍。

2023-08-2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7376.html 1 3 书籍是 怎么“长”成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