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台
南通是长江流域建造船舶较早的地区之一,北三县先后有好几处出土了古木船。
1965年1月,海安县原北凌乡大场村的凌河中,挖掘一艘长约18米、宽约4米的海船,经考证,该船距今约1800年。
1973年6月,如皋县原蒲西乡出土了一艘唐代单桅运输木船,排水量约30吨上下,吃水线有明显标志。该船船体长17.32米,船面最宽处2.58米,最狭处1.3米,舱底最宽处1.41米,最狭处0.98米,舱深1.6米,应是江河中行驶的快速运输船。全船分为九个舱,舱房间设有隔舱板,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的水密舱船。水密隔舱的设计极为科学,设计者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在独立的舱区,即便船舶遭遇搁浅、触礁造成个别船舱破损漏水也不会影响其他船舱,从而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减少航行中的危险性。同时,由于隔舱板与船板紧密钉合,增加了船体的横向强度,能加固船体。隔舱板也能发挥肋骨作用,不用另造肋骨,简化造船程序。再者,不同货主可按货物类别将货物装入不同的船舱,并可以同时装货卸货,方便货物管理和装卸,提高了效率。该船很适合在南通地区内河外江行驶。
1984年4月,如东县原汤园乡长田村西北约一百米的南荡河南岸坡岸边出土一艘汉代独木舟(独木舟距地表约3.5米,上层为耕土和灰土,舟身下部为青沙土)。该船船体长15米左右,是用整段楠木刳成的,形状如梭,两端略上翘。船尾上口两侧附加两块各长1.65米、宽12厘米、厚18厘米的木料,并与横向的两块木板搭接,搭建部分用“凹”形和舌状榫槽加铁钉。船尾四周布有竖孔,可分别装上木柱,组成挂网,构成尾上部篷的支架,船尾设篷,既防雨又遮阳,已具有部分装饰功能。
从上述出土的古木船可以看出,古代南通地区已具有较强的造船能力。今天,南通造船业的发达,亦是古代造船工匠智慧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