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如东饭店餐盘

□赵一锋

2017年某天,笔者在如东县城地摊发现一个刻有“如东饭店”的餐盘。盘碗杯碟刻字较为常见,多为姓氏或者吉语,但刻有“如东饭店”字样的还是头一回见到,毫不犹豫用了一包好烟的价格买了下来。

乾嘉以来,如皋东乡得渔盐之利,掘港、丰利、马塘等市镇经济发达,餐饮行业较为繁盛。解放前掘港的第一楼、广雅楼、丁普照、悦来园号称“四大菜馆”,颇具影响,1946年,时任华中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的梁灵光请客,还专程到掘港第一楼定了二十桌菜送到石港,一时传为佳话。1948年3月,掘港解放时具有一定规模的饭店就有14家。1956年公私合营,全镇饭店组合为4个饮食商店,即第一楼、丁普照、广雅楼和关西,每个饮食商店又下设若干个门市部,共有21个,从业人员达435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各门市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楼、广雅楼、丁普照、大众、通海、大墩子、砖桥、新光、烟墩场、车站、船埠、掘港等12个饭店。掘港饭店又称如东饭店,位于黄海路北侧,紧靠人民路,现广隆商场西侧,当年新盖一栋二层现代小楼作为营业场所。新饭店新气象,为此请时任如东县人民政府县长的缪正谷为饭店题写“如东饭店”的牌匾,但老百姓仍然习惯称“掘港饭店”。

如东饭店处于县城闹市,设施齐全,厨师阵容强大,一开业即生意兴隆,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饭店。如东饭店常年供应面条、馄饨、包子。面条是平常百姓的“快销品”,还有一半面条,一半馄饨的“龙虎斗”。下面条、馄饨的头锅早中晚都不歇,日常下的是大刀面,以浇头分鸡丝面、硝肉面、蟹糊浇面等。包子有蟹黄包、五丁包、瓜仁洗沙包、荠菜虾米包、水晶包等。饭店还阶段性供应时令小点,最受欢迎,春节前后有红皮吉言年糕、甜咸馅春卷;春季则是青蒿团、甜咸炸糍儿;夏季有潮糕、花生粉凉团;秋季有重阳糕、荷叶包糍饭;冬季以各色包子、蒸饺、浇头面为主。

如东饭店的桌菜分为鱼翅菜、鱼皮菜、海参菜、鸡肚菜、鱼肉菜五个等级,无论哪个等级一般都是先上四个拼盘,接下来四个热炒,再就是八个大菜。鱼翅菜的头菜是蟹烧鱼翅或者清汤鱼翅,鱼皮菜的头菜是三鲜鱼皮或蟹烧鱼皮,海参菜的头菜是葱烩海参或者三鲜海参,鸡肚菜的头菜是整鸡,鱼肉菜的头菜是肉丸子,接下来是整鸡(鸭)、鱼肚汤、黄鱼羮、螃蟹占刂肉、趴红蹄等,最后上河鱼嵌肉,取“和和美美”的寓意。一般老百姓到如东饭店就是炒几个菜,吃碗面,来些点心,街上人家红白喜事或者来了贵客才点桌菜。那个年代物资贫乏,上饭店是稀有之事,上如东饭店吃桌菜更是奢侈的大事。

如东饭店除了堂食,也有外卖,那时候叫“出菜”。这个餐盘是白瓷素盘,直径24厘米,内刻“如东饭店”四字行书。经如东县政协原副主席吴剑坤请缪正谷县长后人确认,这四个字为缪县长手书,应该是当年请其题写后刻在盘子上的。笔者曾询问摊主哪里收来的,答是东街一户人家的,估计是当年“出菜”后并未归还留下来的。如今如东饭店已不复存在,一个盘子记录一段历史,唤起老一辈对如东饭店的美好回忆。近日,笔者已将此盘捐赠给如东博物馆,成为了大家的“传家宝”。

2023-10-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1361.html 1 3 如东饭店餐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