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忠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87年前的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举世瞩目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二十多万红军将士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时,幸存3万余人。曾有人作过统计,漫漫长征路,平均不到70米,就有一名红军倒下。
在这条用红军战士鲜血和生命铺就的胜利之路上,有一个八口之家跟随红军长征,先后有四人长眠在雪山草地,他就是老红军、原南京军区空军第二政委李中权将军的家庭。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曾题词:“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
李中权将军已经辞世,但当年听他讲述举家长征往事的情景恍如昨日。
人们常说,人老了往往念旧。将军也是如此。尽管在长征途中将军失去了父母兄妹,但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将军无暇顾及个人和家庭的不幸。祖国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激励着他跟着党、跟着队伍转战千里,直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我采访他时,将军已九十高龄,儿孙满堂的喜悦并未冲淡他对长眠地下亲人的思念。每每提及往事,总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1934年春天,将军奉命调往川陕省,率所属巡视团开赴反击国民党对川陕苏区“六路围攻”前线,协助红军主力作战。在通江县北的茅峪镇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将军的视线内。呵,是母亲!他欣喜若狂地奔过去,一把抱住母亲。母亲明显瘦了,但双眼目光坚毅。将军询问家中的情况,母亲沉默了半晌,说:“你再也见不到爹了,他已牺牲了。”说完,潸然泪下。
将军的父亲李惠荣是一位坚强的赤卫队战士,那天中午,正在为红军筹集粮草的他巧遇往前方送信的红军通信员。没想到,红军通信员早已被敌人跟踪。发现敌情后,他一把摘下通信员的红星军帽戴在头上,毅然迎上敌人走了过去。敌人围上来,他用一把砍刀奋力与敌人拼杀,不幸壮烈牺牲。
父亲杀敌殉国的壮举深深震撼了将军的心,作为一名红军指挥员,他掂出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就要与母亲分别了,将军把干粮留给母亲。时隔不久,将军一家八口从不同地点,先后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第三次翻越大雪山、夹金山、虹桥山时,将军的心情格外沉重,他怀念长眠在雪山草地上的战友,怀念壮烈牺牲的父亲和被误杀的大哥李中泮,更思念不知在何方的母亲和弟妹们。
大雪山下的宝兴县城,是红军长征的必经之路。由于敌人的烧杀抢掠,小城已是残破不堪。就在这座小城的街头,将军竟然再度遇上了跟随主力红军部队长征的家人。母亲比上次见面时苍老了许多,刚过50岁,头上已有了许多白发,额头上深深的皱纹迭现出漂泊奔波生活的艰辛。“娘,你的身体……”将军不安地询问。“没事,娘能走,能跟着红军走下去!”母亲的坚定和执着令将军十分感动。
看见母亲身边的弟弟妹妹,将军不由得想起了二哥和另一个妹妹。经再三询问,弟弟才吐露真情。刚开始长征时,二哥一直跟着娘。后来,二哥参加红军上了前线。在攻克理番的战斗中,二哥和他的战友们迎着敌人的炮火冲锋,不幸中弹牺牲。说着,弟弟从内衣袋里摸出了拳头大的蓝布袋。将军知道,这是二嫂送给二哥的定情物。他颤抖着从弟弟手中接过蓝布袋,只见布袋上沾满了殷红的血迹。
“那中珍妹呢?听说她结婚了。”将军用手背抹了一下眼泪问弟弟。弟弟告诉他:“姐也参加了红军,姐夫石映昌是红军三十一军的一个连长,他们都在战斗中牺牲了。”将军抬起泪眼,眺望着远方的天空,再也没有说话。
1936年的5月,已任师政委的将军,在率领部队第三次过草地时,又一次遇见了阔别5个多月的母亲。
“妈妈!妈妈!”将军几乎是奔向母亲。半年不到,母亲已变得极度憔悴,她呆呆地望着将军,竟一句话也没有。将军紧紧地搂着母亲,心潮翻滚。作为红军指挥员,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可作为儿子,他又实在丢不下生他养他的母亲。前面是人迹罕至的大草原,身患重病的母亲能走得出去吗?“政委,要么我留下来照顾伯母。”警卫员看出了政委放心不下母亲,跑过来向他请示。还没等将军表态,一直没有说话的母亲突然开腔了:“不成,我们自己跟着队伍走!”语气里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妈儿,快走吧,别误了大事。”母亲的语言有些颤抖。将军想给母亲留下些吃的,可摸摸身上,盐巴、银圆都没有了。突然,不远处的战马长嘶两声,他心里一阵激动,“对!把马留下给母亲和弟妹,或许在母亲走不动时有点用处。”他疾步走过去,牵过马交给弟弟,他朝站立在草地上的母亲、弟弟、妹妹投去最后一眼,迈开大步,朝着北上的红军队伍追赶过去。
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何以对红军、对革命有如此坚强的信念。这连当时的将军也没有好好思考。令将军没有想到的是,与母亲草地一别,竟成永诀。一个多月后,母亲在长征途中的东谷喇嘛寺倒下了。
母亲倒下了,但母亲对革命的信念一直激励着将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撰写了《母亲万岁》的回忆录。他说,一个革命者,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官位,但绝不可以没有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