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海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各种“直播助农”活动屡见不鲜。田间地头或是直播间内,架起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在网络上直播 ,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为农产品推广销售,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进入3.0时代,有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互联网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000亿元,而且存在着较大增长潜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直播助农”的确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新鲜事物。但形式虽好,实施不易。想要把一场直播活动开展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实现走进农村、服务农民的目标,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直播活动的实际成效上多做考量。
要“助”在现实问题上。农产品销售,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竞争能力弱等问题。网络直播的出现,在农民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直接沟通的桥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开展“直播助农”活动,首先要注重问题导向,在农民的实际困难上提前做好调研。尤其是要做好对讲究“销售时效”、缺少“销售渠道”、存在“销售压力”的农产品种植户的帮助。基本原则应该是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切实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困难,而不能只是“锦上添花”,甚至为了自身的宣传需要而做做形式。
要“播”在观众需求上。直播带货,入门门槛较低,几乎人人都可参与,但想要具备足够的影响力,绝非一日之功。一个“助农”直播账号的培育,需要长期积累,瞄准“农产品销售”这一目标做好引流,进行粉丝群体精准培育。说到底,直播只是手段,有足够数量的粉丝参与,能够有效调动顾客的消费需求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其中,尤其对于主播个人的能力素质、直播流程的预设准备、辅助人员的团队配合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最终,才有可能组织起一场有覆盖面、有参与度的直播活动。
要“成”在具体数据上。网络直播提供了一个扩大宣传面的渠道,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则是顾客的价值选择。衡量一场“直播助农”活动是否成功,受助对象的评价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直播活动产生的观看人数、互动次数等数据,尤其是农产品销售的成交量数据。当然,在成交量数据背后,农产品本身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完成价值选择、形成消费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同时,适度的包装、顺畅的物流、优质的服务等,也必不可少。
“直播助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准备、综合的策划、规范的运作,绝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完成。如何用好这一手段,借力直播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只有始终真诚以待、服务于心,才能“播”出更多精彩、“助”出更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