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紫琅茶座

张謇为何 不作狂草

这位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敢为天下先”的“失败英雄”,倾力造福一方数十年、泽被后世至今的拥有大气派之人,鲜有狂草之作。这是为何?

□杨谔

毋庸置疑,张謇是一位书法名家,其师翁同龢评其书:“字亦雅,非常手也。”张謇有“同光书法第一”的美誉,有论者认为他的书法能与翁方纲相辉映。

张謇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尤以小行草(手札体)最为佳妙,从颜、欧楷书中化出,有秦汉金石的古雅气味,雄健秀美,舒展大方,意态纵横。早年为参加科举考试,他在颜、欧、褚三家楷书上下过很深的功夫,他临写的褚遂良《伊闕佛龛碑》,宽博、平正,点画均衡、精致。后来,为在书艺上有所突破,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又师法黄庭坚行草,钟情怀素大师的狂草《自叙帖》与《四十二章经》。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位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敢为天下先”的“失败英雄”,倾力造福一方数十年、泽被后世至今的拥有大气派之人,鲜有狂草之作。这是为何?臆解如下:

一是性情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天生的性情无疑是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又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顺性则艺易成。作为一个爱好众多又多才多艺的文人,张謇的天性中自有许多“逸”的成分,但他毕竟不是一个“纵逸”者,他是一个伟大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当以务实为本。千头万绪,以此为重。书法在他,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价值,比如交游交流,题匾书联、鬻字碑铭,常人首求易识,故多以隶、楷、行为先。

二是“馆阁体”的底子。

作为应考的举子,流行的馆阁体是其基本功之一。张謇当年的楷书,虽不至于“乌方光”、僵直板正,但确实也以平正为尚,他曾说:“写字要结体端正、平直,决不可怪,更不可俗。”步入中晚年后,深谙书道的他开始有意突破原有的法则,从他书写的楷书碑《美人石记》看,他甚至已不复坚持写字要结体端正的理念,遑论点画的平直。因了他的学问、气质与颖悟,他的书法终于有了突破,但未有颠覆性的改变。

三是人生经历。

狂草的形式可以通过模仿、设计、制作而来,而狂气、狂劲、狂意则必须由内而出,内即艺术家的胸襟胆识。艺术家心高气傲,在现世偏托足无门,则心中积聚的悲喜、坎坷体验愈多愈深,识愈高则胆愈壮,下笔必果敢,劲力气势必强烈充实。而张謇的人生经历,显然与此类无关。

2023-10-2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2617.html 1 3 张謇为何 不作狂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