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霄云 通讯员陆爽 宗春鼎)“重达1.7万吨,价值3.8亿元的新型深海半潜钻井平台模块,最终能够顺利出口,离不开海关的支持。”昨天,谈起这个“庞然大物”的出口经历,南通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洪彬感慨良多。几天前,南通海关采取“线上数据盯+线下货物巡”的方式,高效打通作业场所验放、半潜式转载等各业务节点,保障了这台大型海工平台顺利出口。
近年来,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大型深海钻井平台等一批大国重器从南通驶出。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市船舶及海工平台出口148.6亿元,同比增长202%。
“千帆竞渡”的大国重工蒸蒸日上,“衣被天下”的轻工纺织同样蓬勃发展。南通海关围绕南通市“建设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先进区”的目标,高质量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惠企政策,全力做好高端纺织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10月27日,南通海关关员为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出口印度尼西亚的一批涤纶长丝签发了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货值6.6万美元。企业经理陆锦涛介绍,今年以来,企业已经申办RCEP原产地证书23份,签证金额近500万元。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据南通海关统计,10年来,南通市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纺织品出口值合计1590.6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超4.7%。
今年以来,南通海关结合南通外贸产业发展特点,细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18条具体举措,为企业纾困,为产业赋能,助力地方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