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西风猎猎柿子红

□孙同林

深秋,枝头上红彤彤的柿子点亮了天空。民谚说:“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霜降时节,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光。

前些年,因“脾胃不和”我很少吃柿子,不知是何缘故,近年来,我“能够”吃柿子了。在农村,吃柿子不用买,家里有,邻居家有,亲戚家送。乡下来的柿子,现采,摘下来时还有点硬,放在阳台上十天半月就软了,黄里透红,想吃,把“宝盖”揭开,口对着吸,一股凉凉的、甜津津的汁液缓缓流到嘴里,啪——一块大些的柿肉被吸入口中,软软的,不用咀嚼,自然而然地“流”进肚子里。由此常念及《秋日食柿》:“秋入小城凉入骨,无人不道柿子熟。红颜未破馋涎落,油腻香甜世上无。”

柿子除鲜食,亦可制作柿子干、柿子饼,也可加工柿子汁,酿柿子醋、柿子酒。宋代孔平仲有《咏无核红柿》诗:“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为栗外屈强,老者所不收。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排罗置前列,圆熟当高秋。”这首诗所描述的境况,与今并无二致。清代诗人查慎行钟情柿子饼:“齿疏宜软美,喉润觉清空。止嗽方殊验,回肠味无穷。”他也喜欢柿子酒:“尚想青黄垂野径,忽惊红绿眩微醺。从今细雨残更后,每到醒时定忆君。”

中国是柿子原产地,栽种柿子已有上千年历史。据唐《酉阳杂俎》载,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齐民要术》上有柿树的种植方法以及柿子的保藏法记载。古代药书《别录》《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均载有柿子的生态和药用功能。

千百年来,关于柿子的传说很多,最广为人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封一棵柿子树为“凌霜侯”的故事。年轻时的朱元璋,因贫困无粮充饥,见一断墙处有一棵柿树,树上柿子已经红熟,因取食之,救了他一命,后来他带兵路过此处,柿树犹在,忙下马,解下红袍给它披上,并说“封你‘凌霜侯’”。

唐以降,为柿子留下诗话的文人墨客不少,我觉得尤以宋代何梦桂的《秋思有感》最佳:“落日西风捲白沙,关山万里客思家。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在写出柿子成熟时风情的同时,写出异乡客的思乡情怀。

元代杂剧《西厢记》“长亭惜别”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中,“霜林醉”即是柿树林的醉人秋色。皮日休的“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也是赞美秋日柿子的名句。上千年来,柿树为国人建构了美丽的秋日画卷。

柿子是民间的吉祥果,很多人都对它情有独钟。因“柿”与“事”“世”谐音,古人便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安顺”“事事有余”“事事清白”“五世同堂”等等;又或与“如意”之物组合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常用于生辰、庆贺、婚礼之器物。因为柿子多红色圆形,由此又有了“永结同心”的文化意蕴。在柿子之乡,男婚女嫁常以柿子相赠,或以柿饼泡茶款待客人,以祝愿生活幸福甜蜜,新婚夫妇心心相印。

柿子曾是白石老人最常画的题材之一,借物送福,寄物咏言便是白石老人常用的动情之笔,更曾自喻为“柿园先生”。画家笔下的柿子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柿子,具有生活气息,能够勾人食欲。

儿时,我的舅外婆家长有一棵大柿子树,舅外婆的儿子我们叫他表舅,后来又成了我的干爷。每年在柿子成熟的日子,干爷便叫我爬上树摘柿子。干爷在下面扶着木梯子,我爬在树上,用绑着钩子的竹竿勾树顶上的柿子,一个又一个,有的勾近了用手摘,有的就掉在地上摔烂了。采结束后,我便提半袋柿子回家,放在粮食仓里捂,过些日子再吃。

如今,干爷家的柿子树早已无存,干爷也在今年故去,但那采柿子的场面和甜美的柿子味道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清代法枟有《送徐坤载归里》诗:“猎猎西风红柿垂,送君南浦夕阳时。壮怀已尽十千酒,归棹空余半卷诗。湖畔芙蓉游子去,客中烟树故人思。黄花才绽秋如锦,到舍还应满旧篱。”甜美的柿子,不仅有“事事如意”的祝愿,它还与圆月、枫叶一样,成了乡愁符号。

2023-11-0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3706.html 1 3 西风猎猎柿子红 /enpproperty-->